新華社台北9月15日電(記者齊湘輝 何自力)“就是那一隻蟋蟀,在海峽這邊唱歌,在海峽那邊唱歌,在台北的一條巷子裏唱歌,在四川的一個鄉村裏唱歌,在每個中國人腳跡所到之處,處處唱歌……”大陸著名詩人流沙河的詩歌《就是那一隻蟋蟀》,15日晚在台北被深情朗誦。
當晚,在台北舉行的《聆響·行歌——兩岸詩歌音樂朗誦會》上,來自大陸當代最出色的朗誦表演藝術家們,用他們獨特的嗓音朗誦了20餘篇在兩岸流傳甚廣的詩歌作品,在音樂的伴奏下,讓現場觀眾如醉如癡。
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流沙河的《就是那一隻蟋蟀》、餘光中的《車過枋寮》、周濤的《對衰老的回答》……這些百年新詩史上一首首印刻著綿長歷史與厚重感情的詩歌作品,通過方明、於同雲、徐濤等著名朗誦家的表演後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受了中華民族優秀詩歌的魅力。
8歲的方方和媽媽一起參加了當晚的朗誦會。方方第一次聽到詩歌可以這樣朗誦,他覺得詩歌在音樂的伴奏下美極了,尤其是那首《就是那一隻蟋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夠聽到觀眾由衷地說一聲‘新詩真美’,中國經典詩歌和文學作品能夠深深印刻到每一位聆聽者的心中,我就覺得十分幸福。”《聆響·行歌》音樂朗誦會發起人徐濤說。
徐濤在晚會上朗誦了《就是那一隻蟋蟀》和《如歌的行板》等作品。他說,自從2013年創辦《聆聽·行歌》這一音樂朗誦會品牌後,他一直致力於推廣、傳播中華優秀經典詩歌及文學作品。這是第一次到台灣演出,能夠得到當地觀眾的認可,他覺得非常高興。
台下,白髮蒼蒼的台灣觀眾陳繼善今年已80多歲,聽完朗誦會,他十分感動地說:“表演真摯,情感充沛,配樂優美動人,詩歌與音樂交相輝映,的確是一場讓人難忘的演出。”
76歲的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方明最後登場,一首《對衰老的回答》飽含著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收穫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方明在演出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年,他經常到台灣來,希望用詩歌朗誦的方式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詩歌學會、台北中華文化學術研究推廣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奇對記者表示,藝術是友誼的橋梁,詩歌是交流的平臺。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是聯結兩岸民眾骨肉親情的心靈之橋,也是推進兩岸文化交融的希望之橋。(完)
看中國|2022-07-07
看中國|2022-07-07
7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据悉,创新装备研究院将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聚焦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特色领域开展政产...
看中國|2022-07-07
近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推出园区首个以“银政”模式打造的政策性金融产品“Bio产业贷”。诺峰药业(成都)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获支持园区企业,取得授信1500万元,首期放款910万元,将用于企业药物研发及生产。“非常感激生物城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看中國|2022-07-07
在位于青白江欧洲产业城佛山耐适光学镜片精加工生产基地(简称“佛山精加工”)的厂房里,工人们正认真细致地调试设备,光学镜面通过铣磨、精磨、抛光、磨边等一道道工序,终于成型。这是青白江于今年新签约引进的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量可达1000万件。...
看中國|2022-07-07
看中國|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