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出口新加坡列車質量問題,為何報道起源于第三地?

综合

text

【亞太日報 訊】近日有外媒報道26列中國制造地鐵列車因車身顯裂紋被新加坡退回,引起廣泛關注。

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的董事經理Lee Ling Wee對《海峽時報》聲明:"我們的工程師在制造商在2013年交付的35輛列車中,有26輛的車身和轉向架的連接處發現了裂縫。這些有問題的列車還在保修期內,制造商將進行維修。全部26輛列車的維修工作將在2023年完成。"

這批列車的生產商為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南車四方”),目前屬于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7月6日,中國中車首次回應稱:此次事件發生后,中國中車深感痛心,這批地鐵列車中部分車輛存在局部缺陷,但沒有安全風險,目前相關車輛分批返廠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

對于產品質量缺陷,中車四方坦言,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細化供應商管理和原材料檢驗的要求,從研發、采購、制造、質量、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進一步加大質量管理水平。

港媒報道指稱,有問題的列車在6月12日凌晨從新加坡地鐵碧山車廠運走。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簡稱"LTA")7月7日發布聲明表示相關問題已經進行處理,并同時指出其他廠家的新車廂亦出現過同類問題。

針對車頭存在的裂縫問題,聲明指出,經過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并不影響車輛正常運行,有問題的車廂已退回原廠進行維修。

據介紹,2009年5月與2012年4月,川崎重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川崎新加坡子公司三方組成聯合體,兩次獲得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C151A地鐵車輛訂單,總計35列地鐵車輛。

港鐵:訂購車身物料"來自不同供應商"

引起討論的報道最初并非源于事件發生當地的新加坡媒體,而是第三地的香港媒體。那么,此事與香港究竟有何種關聯?

2015年7月,港鐵宣布以60億港元批出合約,向南車四方訂購93列8卡車廂列車,列車車廂內部及外觀沿用法國設計,全面取代現時行走觀塘線、荃灣線、港島線及將軍澳線的第一代英國制列車。根據港鐵2015年業務概覽資料,一共有115列列車于繁忙時間在市區線行駛,換言之,新列車占未來市區線列車總數逾七成,是港鐵歷來最大宗的新列車訂單,也是內地最大宗地鐵列車訂單。

港鐵回應表示,據初步向承辦商了解,港鐵公司購買的列車所使用的車身物料,與C151A列車的車身物料乃來自不同的供應商。

新加坡出現了中車列車質量安全事件,對情況類似的港鐵產生擔憂對香港人來說大概也算是順理成章。而這些擔憂,在雙方誠懇溝通和信息透明的前提下,都有著相互溝通與理解的空間。

走出國門: 訂單好拿生意難做

中國中車由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重組在2015年合并完成,是全球最大的鐵路設備制造商,總資產超過3000億人民幣。以中國中車為主的車輛制造商,一直在發力國際市場,不過"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

就在6月初,美國合作方西部快線公司(XpressWest)就單方面宣布,終止與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為建造美國高速客運鐵路而組建合資公司的一切活動。終止原因"主要是基于中鐵國際美國公司不能及時履行其相關義務所處困境,以及在推進項目過程中,中方無法獲取必要授權,使項目繼續進行下去"。

而相比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訂單可能好拿,但生意并不一定好做,不是遭遇反對黨的干預,就是簽好的項目可能一變再變,導致項目實施遙遙無期。

比如2008年11月,中國鐵建位于尼日利亞的鐵路現代化項目就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項目已被移交給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范圍。

不過,多位鐵路相關業內人士指出,過去經歷的一系列"變數",長遠看來對中國企業"走出去"也不一定是壞事,畢竟中國企業在鐵路和車輛制造方面擁有成本和時效優勢,希望總結更多經驗和教訓后,"成長的煩惱"會逐漸減少。

編輯:黃若旻

來源:北京商報、新浪、21世紀經濟網、海峽時報、FactWire

題圖:MarcWas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