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行业未能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日前,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数据称,去年中国原油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8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
这与“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根据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为2200亿立方米。
据界面新闻统计,除油气行业未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外,核电、水电等行业也未完全达标。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界面新闻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整理。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认为,油气产量没有达到规划目标,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以及国内油气资源品位变差。
国务院发展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峰表示,“十三五”以来国际油价长期在低位徘徊,对油气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形成了较大冲击。
2014年,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年均价为98.95美元/桶;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现货年平均价格为93.21美元/桶。
2015年,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降至52.38美元/桶,WTI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降至48.7美元/桶。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让国际石油需求大跌,国际油价也随之大幅下滑,一度暴跌至负油价。多家国际预测机构将2020年的国际原油均价下调至40美元/桶左右。
去年3月25日,界面新闻从中国海油2019年年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获悉,该公司计划调低2020年资本性开支和油气产量,但当时未公布调整后的具体数据。
去年1月13日,中国海油曾规划,2020年的净产量目标为5.2亿-5.3亿桶油当量,资本支出预算为850亿-950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为中国带来了进口利好。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约5.424亿吨,较上一年增长7.3%。
郭焦峰表示,国内油气产量未达标,并不影响供应平衡。更加低廉的进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对保证国内油气供应大有助益。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战略综合研究部主任张国生认为,除了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外,国内油气资源品位变差,也是掣肘油气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内新增储量大部分是致密型和非常规,采收率较低,单井产量也较低。”张国生对界面新闻表示,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正在攻关,要实现其低成本开发还需要时间。
《中国石油报》曾报道称,经过近10年的地质认识准备和技术攻关,中国非常规油气发现进入“爆发期”,非常规油气资源占2019年新增储量的半壁江山。致密油和页岩油等占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42%;页岩气占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60%。非常规油气正在成为国内增储上产的主体资源。
此外,郭焦峰认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对外开放力度滞后,是影响国内油气产量提升的另一因素。
长期以来,国内油气资源上游业务主要集中在“三桶油”手里,社会资本占比非常少。2012年国内页岩气首次对外公开招标,截至目前进入这一领域的民营资本几乎全部折戟。
去年1月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将全面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允许民企、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此举意味着,油气勘查开采领域不再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将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
但油气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民资企业要想真正有所作为,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表示,在上述背景下,去年国内油气产量能够实现增长,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七年行动计划”。
2016-2018年,中国原油产量出现三连跌,对外依存度突破70%。为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批示。
2019年年初,“三桶油”启动为期七年的“增储上产”计划。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9亿吨,比上年增长0.8%,扭转了2016以来连续下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