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復蘇軌道 明年更靠近6.5-7%區間上限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路透社11月24日報道,中國經濟目前的企穩意味著復蘇的開始,抑或只是下行路上的短暫歇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看來,中國經濟已步入復蘇軌道,相較今年GDP更接近6.5-7%的下限憂慮,明年可能更靠近區間上限。

2015年6月11日,北京中央商務區通過國貿橋的車流。 圖/路透社

他日前接受路透專訪時表達了這種樂觀的預期,並預計今年四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會略強於6.7%,其中政策支撐起了關鍵作用。建議明年仍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基調,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寬鬆,M2增速目標12%左右,財政政策可以更積極,赤字率仍有擴大空間。

“今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經濟初步企穩、市場明顯回暖,”陳東琪表示,明年上半年經濟有些回調壓力,但下半年會走向回升,全年將略強於今年,更靠近6.5-7%區間目標的上限。

陳東琪剛從宏觀研究院副院長一職卸任不久,與以往專訪時屢屢表達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憂慮不同,此次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表現出了少見的樂觀情緒。他強調更應關注本輪經濟是在創新中復蘇,而不能延續以往依靠資源消耗的發展老路。

但他也提到,明年經濟客觀上有復蘇跡象但主觀努力還得繼續,10月各地出臺的抑制樓市過快上漲的調控舉措會對明年一二季度經濟有下拉作用,而民間投資依然不強,政策在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等方面仍須加力。

此外,消費增長緩慢,外需疲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時間,區域經濟不平衡等均對經濟形成制約。

中國經濟前三季度GDP增長6.7%,年初設定目標6.5-7%。

經濟企穩明顯

陳東琪認為,今年中國GDP增速將連續四個季度持於6.7%,說明經濟企穩特徵明顯,季度來看已處於L型底部;全年增速將符合預期,在6.5-7%區間目標偏下軌。

而讓他對中國經濟分析趨於樂觀的主要是對一些先行、先導指標的判斷。體現在先行指標上,就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四個同步--財新和官方PMI、大中小企業PMI、包括生產、新訂單、購進價格和就業在內的多個分項指數、以及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均同比向好。

從先導指標--全社會用電量看,今年7月開始回升,預計剩下兩個月還會加速;從市場指標看,商品市場中的煤、鋼鐵、基本金屬漲勢強勁,其中既有全球大宗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的原因。房地產市場去化週期今年明顯縮短,接近2011年水準,股市四季度也明顯向好。

從價格指標看,今年已出現週期拐點,尤其是PPI,在今年9月結束了長達54個月的負增長,明年可能會完全改變結構性通縮狀況,進入低通脹時期。他預計今年CPI在2%左右,明年升至2.5-3%,PPI則會在2%以上。

“從客觀趨勢和已有邏輯看,中國經濟進入復蘇的概率很高,但復蘇力量還比較弱,”陳東琪稱。

對於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他認為不能定在6.5%左右和7%左右,6.5-7%或者6.5%以上都是可以的,和今年相比,明年不用擔心經濟破下限,重要的是創造更多復蘇動力。

創新中復蘇

儘管對中國經濟前景預期樂觀,但陳東琪也提到,明年中國經濟復蘇力度尚弱,主因“五大短板”制約,分別是民間投資弱、居民收入增速弱使消費面臨壓力、傳統行業轉型、區域經濟不平衡以及出口形勢的不確定等。

“明年重點把資金更多從流通領域引導到生產領域,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不能堆積在虛擬經濟領域,引起虛熱實冷,帶不動有效增長。這輪復蘇應該是創新帶動的有效需求復蘇。”陳東琪強調,只有創新引導的復蘇才可持續,“用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經濟持續復蘇。”

談及明年政策,他認為,明年供給側改革要“由表及裏”,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重要任務,這包括財稅金融、農村(特別是土地制度)、城鎮化、事業單位改革、公共投融資等多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

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經濟政策要更關注實體,對部分領域的資產泡沫適當控制,比如房地產,同時房地產也要分類指導,三四線繼續去庫存,一二線要控制,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有競爭力的創新領域。

為提振民間投資遏制資本外流,陳東琪表示,要通過改革釋放“穩定產權”的資訊,特別是私有產權,建立知識產權、技術和財產權長期的保護制度。

此外,他強調明年和發達國家政策溝通上要做更多事情,特別是美國。美國新政府可能不按常理出牌,會給中國新的壓力,一方面中國要利用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TPP,爭取更大主導空間,另一方面要利用這個空間來表達如何實現中美經濟合作共贏。

陳東琪認為,明年出口從內生因素看應會有改觀,畢竟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有提振作用,而且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第一個週期性復蘇,增速可能升至4%以上,但“特朗普效應”會給中國出口和資本流入帶來不確定性。(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