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经观察 | 贸易摩擦升级之际,正是改革开放加速之时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

张钟凯**

对于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的贸易摩擦,中方表示已经做好了充分且详尽的反制措施,对于美方可能采取的进一步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并不怕。但是舆论战并不能真正解决造成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事件的症结。面对这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较量,在树立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之外,我们应当有更多理性的反思。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美这次贸易争端的集中爆发是必然的。在这一时点爆发,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中期选举的到来,特朗普政府需要兑现当初竞选时的对华鹰派口号,巩固票仓;另一方面,中国两会集中释放的大国崛起信号,也加剧了美国国内不少人士对于中国挑战其霸主地位的焦虑。

二战以来,美国已经坐惯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崛起,其301调查也正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行业。

我们一直在强调两点来表明美国发动贸易争端是站不住脚的。一是中国对美的货物贸易虽然是顺差,但是利润顺差在美国。因为中国更多是产品的代工厂,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绝大部分利润都被研发和品牌等环节拿走;二是中国对美的服务贸易是逆差,而且在不断加大。

其实这两点正说明了我们现在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的制造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由于核心技术的壁垒,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仍与美国和德国等有差距,比如我们在集成电路等领域依然大量依靠进口。而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不仅仅是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对中国出口有限制。

由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民企和外企目前在某些服务业领域的发展空间受限。当前国内金融、教育等服务业的供给效率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国内对于国外优质服务业的需求自然会不断增长。中国当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不到52%,但是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大概在70%,要实现经济由出口和投资拉动转为由消费和服务拉动,中国还有很大潜力。

对美增加货物贸易关税也罢,扩大至服务业贸易征税也罢,就像很多经济学家说的,长久来看,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其他领域角力的最大的王牌就是改革开放。

制造业领域的改革重点是在加速创新,从思维、体制和机制上转变生产方式;开放则意味着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全球制造业的对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地引入外资,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加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加大服务业对民资和外资的开放可以释放“鲶鱼效应”,通过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和供给质量。其中金融业进一步的开放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美国之所以基本改变不了其整体贸易逆差的格局,就是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意味着美国只要印钞票就能买东西,不需要出口换汇,人民币如果能成为投资货币,那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就会大大减少。

而就在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强调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并宣布了系列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服务业以及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其中金融业和汽车行业是重点,还提到要主动扩大进口。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助于缓解当前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坚定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正如主席所言,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作者简介

张钟凯

新华社对外部经济室记者,专注于国内宏观、产经和商业新闻的双语报道。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供职单位和发表平台。)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