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庆华为村民把脉看病。衡东县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衡阳7月13日电 题:湖南衡东“郎中书记”有针灸“绝活”也善治“穷病”
作者王昊昊周健
“他不仅能帮我们治病,还能带我们致富呢!”提起湖南衡东县南湾乡江东村党总支书记聂庆华,当地乡亲们都亲切称他“郎中书记”。
这位“郎中书记”靠一手针灸“绝活”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还肩负扶贫使命,苦寻村民致贫“病根”,带领江东村村民建立黑木耳、中药材产业基地,逐步走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聂庆华在中药材基地下地工作。衡东县宣传部供图
** “一双腿”跑出脱贫之路**
江东村位于衡东县最偏远的南部山区,四面群山环绕,坡高路陡,最远村组离乡政府近30公里。这里交通闭塞,无进村公路,村民运送货物只能肩挑背扛,曾是该县最后一个没通村公路的自然村。
“有女莫嫁江东郎,嫁到荒山悔断肠。”这句当地俗语生动描述了江东村的贫困状况。2017年,聂庆华任江东村党总支书记,83%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困局。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后的聂庆华把修建通村公路列为头等大事,他自己撰写报告,先后30多次跑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情况、争取项目支持;带领村干部赴广州、深圳等地寻求“乡贤”帮助。
资金筹措到位后,聂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凿石,用两年时间修好了江东村全长21公里、宽5.5米的出村公路,改写了江东不通公路的历史。
江东村贫困户李云林靠卖自种楠竹为生,此前楠竹都是自己一根一根背出村卖,费力不说还赚不到多少钱,妻子也嫌他家贫离家出走。
2014年通村公路修好后,李云林家的楠竹实现用车运出村,人力物力等对比核算下来每根可提高收入1.5元,他每年光靠卖楠竹就能增加6000多元的收入。2018年,李云林成功脱贫,其妻也选择重回家庭。
江东学校修缮一新。 王宇锋 摄
** “一片草”引来产业复兴**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找准病根才能开对方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聂庆华通过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坐诊“江东”,努力寻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
在得知种植中药材具有广阔市场和“钱”景后,“老中医”聂庆华开始打起了中药材的主意。但因缺乏种植技术,他的这一想法始终未获成功。
2019年,聂庆华带领村干部脱产半个月,跑遍周边中药材种植基地“取经”,还自掏腰包请中药材专家来到江东实地调研。
“江东村海拔500多米,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中药材!”专家的话让聂庆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苦苦追寻的“治穷药方”终于找到了。
在聂庆华的带领下,江东村通过采取农业合作社模式,建起了第一个白芨草、甘草生产基地。一片草带来产业复兴,白芨、甘草等中药产业当年就带动该村20余户贫困户就业,35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分红。
江东村新貌。 王宇锋 摄
** “一颗心”赢得百姓口碑**
“我当党总支书记,就是带着一颗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的真心来的,不为钱、不为名。”一开始,有些村民质疑聂庆华当书记的初衷,他不争辩,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
2018年,在衡东县扶贫办的帮助下,江东村建起了第一个扶贫黑木耳基地。然而,一些村民对这个聂庆华想方设法引来的项目并不买账。
该村陈氏兄弟身强体壮,家里却经常“揭不开锅”。聂庆华打听得知,兄弟俩好高骛远不愿干农活,一有钱就喝酒。他心里明白,要帮陈氏兄弟脱贫,首先得去除他们思想上的“病根”。
为此,聂庆华主动跟陈氏兄弟套近乎,一有空闲就带他们去黑木耳基地转转,打打下手。时间长了,陈氏兄弟成了黑木耳基地的种植管理能手,每月也能有一份不薄的收入。
“多亏了聂书记,我们才走上了正道。”兄弟俩现在把酒也戒了,把挣的钱全部攒起来,盘算着翻新房子娶媳妇。
如今,“郎中书记”的辛勤付出让江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说起聂庆华近几年带头“干的好事”如数家珍:2017年江东学校修缮了南北两栋教学楼,添置了新课桌、电脑等教学仪器设备;2018年村里购买路灯130盏,完成村主干道美化、亮化工程;修建集中供水池12个,基本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
2018年,江东村顺利通过了湖南省脱贫攻坚检查验收,该村106户贫困户386人全部实现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