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书法《上阳台帖》,藏着哪些历史故事?

APD NEWS

text

在收藏界,张伯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是著名古书画收藏家、诗词学家。

  在新作《翰墨传奇:张伯驹与故宫国宝》中,荣宏君讲述了张伯驹的传奇经历。张伯驹投身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研究和典藏,曾买下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传世名作。

  许多珍宝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平复帖》用章草书写而成,对研究中国文字和书法变迁均有参考价值。李白写过很多作品,《上阳台帖》则是他的传世墨宝。

张伯驹其人

  受著名学者史树青的影响,荣宏君很早就开始研究张伯驹:为防止国宝外流,张伯驹变卖家产,典屋鬻钗,甚至不惜身家性命。最终,他把这些珍贵遗产捐献给了祖国。

  “张伯驹出身豪门,酷爱传统文化,三十岁后投身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典藏和研究,为此曾立下誓言: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他说。

  《游春图》的作者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展子虔。《游春图》传承有序,历来被收藏家所珍重,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它的命运颇为曲折。荣宏君介绍,《游春图》后来被贩卖到北京琉璃厂,书画商公开索价黄金800两。张伯驹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彼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张伯驹作为故宫博物院特聘的书画专门委员,认为国宝《游春图》是故宫旧藏,理应回归故宫。可是,当时经费奇缺,故宫无能为力。”荣宏君说。

  他说,张伯驹变卖了自己的住宅,最后拟定黄金200两的价格,把《游春图》抢购到手,“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把《游春图》献给故宫,让国宝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李白为何写下《上阳台帖》?

  荣宏君表示,史树青先生曾提出过“书画征史”的理论。就是说,书画作品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是历史史实的重要见证和历史文献的有益补充。

  比如张伯驹收藏的《平复帖》,该帖诞生于1700多年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平复帖》全篇84个字,用章草书写而成。

  “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成,大约形成于两汉时期,主要流行于三国和西晋,但生拙古雅,艰涩难懂,大约流行不到一百年就被弃用了。”荣宏君表示,《平复帖》被誉为中国文字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文字和书法变迁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一件珍宝《上阳台帖》也是如此,荣宏君说,天宝三年,李白结束翰林供奉生涯,被唐玄宗以“赐金还山”的名义炒了鱿鱼。失去了工作,心情郁闷的李白邀请诗人杜甫一起东游。

  一天,他们和诗人高适结伴来到济源王屋山的阳台观,谒访道长司马承祯,可老道长已经羽化多年。面对道长遗留下来的一幅山水壁画,李白有感而发,挥笔写下著名的《上阳台帖》。

  何谓“文人画”?

  对荣宏君来说,绘画和艺术史研究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来到北京求学,后跟随著名学者史树青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也是这个机缘,让他更全面地了解了收藏家张伯驹。

“史树青先生很早就结识了伯驹先生,跟随他学习诗词创作和书画鉴赏。”荣宏君回忆,史树青晚年经常谈起张伯驹,介绍张伯驹的藏品,诗词创作和一些传奇往事。

  在史树青的影响下,荣宏君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留意搜集整理有关张伯驹档案、信札、资料,进行研究。2016年,他应彼时央视百家讲坛的邀请,登台讲述张伯驹的故事。

  这些经历,也让荣宏君有所收获,“录制《百家讲坛》,使我再次深入系统地重新研读中国艺术史,尤其对张伯驹、苏东坡的个案研究,也让我的绘画和艺术鉴赏力都有所提高。”

  “我喜爱绘画,同时又从事艺术史研究,二者之间密不可分。”荣宏君介绍,早在北宋时期,苏东坡就倡导“士夫画”的理论,即从事绘画艺术的人,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他提到,后来陈师曾总结前人的理论,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强调画中带有文学性质,含有文人趣味,很好地总结了绘画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