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陳俊鋒 鐘忠)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10日下午在一檔名為“總理10分鐘”的電視節目中宣佈辭職,相關辭呈文本將於12日提交最高拉達(議會)審議。至此,最近一段時間愈演愈烈的烏克蘭政治危機終於告一段落。
自去年底開始,烏克蘭政治危機初露端倪,亞採紐克政府因推行改革和反危機措施不利,逐漸失去政黨和民意支持。烏議會執政聯盟內部批評政府的聲音日漸高漲。烏政壇一些重要的政治力量,如激進黨、祖國黨、自助黨等也推波助瀾,希望挑起新一輪政治洗牌,從中獲取更多利益。烏政局面臨難題:是重組執政聯盟、更疊政府?還是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今年2月中旬,烏政治危機進一步激化。其重要標誌性事件是政府不信任案投票未獲通過。儘管大多數議員認為政府工作不令人滿意,但在議會投票時許多議員卻沒有支持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這一結果導致祖國黨和自助黨退出執政聯盟,只餘總統波羅申科的波羅申科聯盟和亞採紐克領導的人民陣線兩個政黨,使執政聯盟喪失了議會多數地位。
烏法律規定,一旦執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就必須進行重組,如重組失敗,總統將宣佈提前進行議會選舉。亞採紐克10日主動宣佈辭職,這表明烏各方政治力量就重組執政聯盟、政府總理人選以及內閣組成的博弈已經結束。至少,烏克蘭暫時避免了更大的政治危機——提前選舉議會。
根據最新民意調查,一旦提前進行議會選舉,可能會有更多政黨進入議會。議會政黨越多,越難達成政治協議,議會政治力量分化也將導致更多紛爭和幕後交易。這勢必將影響烏改革進程,國際金融援助將擱淺,也意味著烏經濟恢復遙遙無期。
亞採紐克本人在辭職講話中也透露,現在烏議會已經形成了新的執政聯盟,新聯盟是建立在現政府提出的原則和目標基礎上的。這能保證在他辭職後烏克蘭政策保持穩定和延續。
亞採紐克在兩年多前的“廣場革命”後擔任總理。他本人並不認為自己在執政過程中有什么失誤,而是認為,迫使他辭職的這次烏政治危機是“人為發動的”。
但鋻於亞採紐克繼續留任總理或將給烏反危機和恢復經濟的努力帶來損害,亞採紐克的辭職具有必然性。同時,他的辭職也在客觀上有助於解決當前的烏政治危機,保持烏政局穩定。他本人曾在3月30日宣佈,為確保烏穩定,他準備接受“任何政治決定”,其中包括“辭職”。
分析人士認為,此輪危機過後,烏總統波羅申科一派的政治力量將進一步得到加強。不出意外的話,波羅申科團隊的政治人物、現任議長格羅伊斯曼將接管內閣,這也將使波羅申科更容易推行他想要的反危機和融入歐洲計劃。但由於沒有了類似亞採紐克這樣的政治盟友,總統一派在擁有更大實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迴旋空間,一旦各項改革措施落實效果不佳,將直接面對指責。
此外,烏克蘭民眾希望,政府能夠迅速解決腐敗問題,推動烏克蘭經濟發展並使其能夠很快融入歐洲。但現實和願望之間的差距巨大,民眾的這些訴求短時間內恐難以實現。
此間輿論認為,烏克蘭政府在更疊完畢後,烏國家的既定方針政策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在外交方面烏將繼續執行融入歐洲的戰略,經濟方面也會繼續將私有化改革和反腐作為恢復經濟的核心途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