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城市里的“德国味道”

text

新华社长春9月14日电(记者金风、王昊飞、张博宇)猪肘和酸菜,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常见食材。在东北著名的老工业城市吉林省长春市,它们被注入了新元素--“德国味道”。

地处城区东南、长约1.5公里的彩织街本是一条冷清小径,因德国美食而变得热闹起来。这条街最火的时候几乎“三步一家德餐厅、五步一家啤酒坊”,就连街口的意大利餐厅老板也是德国人。

“这里的烤猪肘比我家乡的还好吃!”彩织街的熟客克劳斯·罗尔夫评价说。今年69岁的罗尔夫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担任技术专家,工作之余经常到彩织街喝上一杯。他对记者说,在这里尝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让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今年60岁的威廉·雷尔夫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明德尔海姆,1995年在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任技术经理的他第一次来到长春,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不过,雷尔夫也有自己的小遗憾:在长春很难吃到地道的德国面包。

在吉林长春一家德国餐厅后厨,厨师在烹饪德国香肠。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中国的面包有点软,而且太甜了。”他说,面包是德国人的日常主食,但彼时在长春吃到的面包与他习惯的口味相去甚远。于是,一项“副业”开始在他脑海里筹划。2008年,雷尔夫与妻子在彩织街开了一家名为迪巴斯克的德国餐厅。

餐厅隔壁是一家德国啤酒坊,店老板叶俐宏是长春最早的德国啤酒代理商。叶俐宏在德国籍妹夫的帮助下学会了不少德餐技艺。香脆的猪肘、鲜美的酸菜、浓郁的啤酒,吸引不少德国客人来此一解乡愁。

“今年受疫情影响,好多德国朋友还身在国外,没法品尝我的手艺。不过在长春的德国朋友们依然常来相聚。”叶俐宏说。

让德国朋友们感到亲切的,除了德餐还有汽车。在长春的马路上,高尔夫、速腾、奥迪等德系品牌车随处可见。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轿车一厂总装三车间内,职工进行车辆装配作业。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曾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轿车的中国一汽,为长春赢得了中国“汽车城”的美誉。1991年一汽与来自德国“汽车城”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正式牵手,成立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一汽-大众以204.6万辆的销量排名中国乘用车生产企业第一位。

过去30年间,长春的“德国元素”越来越多:麦德龙超市、大赫电暖气等品牌相继落户,西门子、博世的冰箱、洗衣机走进千家万户,供应德国烤猪肘和酸菜的餐厅也陆续在各城区开张。

始发于长春,途径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终到施瓦茨海德的长春中欧班列,是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的亚欧大陆货运新通道。借助这一通道,电子、纺织、板材、汽车零部件等商品的运输时间比以往的海运节省了一半。2018年,长春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上又新增了纽伦堡枢纽及海外仓。

这是位于吉林长春的奥迪Q工厂,该工厂于2018年投产,整车设计产能15万辆。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今年虽遭遇疫情,但中欧班列凭借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的优势,依然稳定开行,1至9月进出口货运量已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54.52%。

长春国际马拉松刚刚举办3个年头,但每一年的赛道上都会出现沃尔夫斯堡派来的选手。从2018年起,长春也会派选手参加沃尔夫斯堡马拉松。两座“汽车城”于2006年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双方在体育领域也交流密切。

最近,罗尔夫和中国籍妻子徐桂芬正忙着在一幢乡间小房布置新家,在中国东北生活了20年的他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我希望在这里度过我的晚年生活,长春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