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綦江历史最大洪峰过境前后的重庆民进身影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刘彧(左一)勘察灾害现场。民进重庆市委会供图

中新网重庆7月17日电 题:綦江历史最大洪峰过境前后的重庆民进身影

作者 谯治 刘相琳

“晚点说好不好?我这会儿在现场很忙。”17日,民进会员、重庆市綦江区水利局移民工作中心主任刘彧急匆匆挂断了请求采访的电话。这几天,他一直忙着走访勘察辖区水利设施受灾情况,排查安全隐患,指导当地干部群众减灾防灾。

綦江是长江一级支流,今年汛期,綦江流域颇不宁静。6月22日,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自建站以来,首次发布綦江流域重庆段洪水红色预警。6月27日,还未散尽的洪水,再次暴发,超过警戒水位0.9米。7月1日,更强洪水形成,超过保证水位1.8米。7月7日,綦江流域迎来今年第四次洪峰,洪峰水位221.2米。

图为罗耿(右二)与同事们勘察地质灾害现场。民进重庆市委会供图

短短15天内,綦江流域出现四次洪水,强度大、频率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历史罕见。穿綦江城区而过的綦河已两次超过保证水位、三次超过警戒水位。危急时刻,当地民进会员立刻行动起来,投入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中。

“如果再晚半个小时,防汛物资就被淹了”,回忆起6月22日刚接到洪水红色预警时的情景,刘彧有些激动地说,当时防洪亭就在江边,水看着就涨上来。綦江区水利局领导都已前往一线,城区也实施了交通管制,谁来调车?

刘彧口中的“防洪亭”是修建在綦河边上的一座水利设施,存放着抽水泵等价值数百万元的防汛物资。紧急时刻,刘彧来不及请示报告,立即设法协调相关部门紧急调用车辆,赶在洪峰到来前将这些防汛物资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图为欧小军与同事们开展清淤工作。民进重庆市委会供图

“其实不止我一个,我们支部好几名会员都忙着抢险救灾。有在街道工作的同志,好几天都没回家。”这位“几过家门而不入”的民进会员是綦江区古南街道规建环办主任罗耿。

“暴雨、连晴交替出现,这样的天气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罗耿说,防范地质灾害是他所在的规建环办职责所在。这段时间,他24小时备勤、手机保持开机,“正常的话晚上十点下班”,还有“偶尔”通宵。

6月28日凌晨两点半,罗耿被电话铃叫醒。原来,辖区内一小区一处边坡滑坡,巨石、砂土倾泄而下,坡下停放了约二十辆车,有的被砸中,有的整个被埋。

不到半个小时,罗耿与街道办的同事们就抵达现场,疏散人群,设置警戒线,组织专家勘查,并上报险情。“除了参与完成街道办统一安排的抢险任务,我的重点工作就是对辖区11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响应类似突发地质灾害事件。”

在綦江区古南街道的清淤现场,还有一抹民进身影:綦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欧小军,这些日子他带着同事们从监控大屏前走到了清淤责任路段。

从6月23日到7月初,洪水涨了退、退了涨。在綦河边,从綦江大桥到綦江中学间这段一公里左右的沿河休闲步道上,欧小军和同事们前后清理了三次。早上七八点开工,中午就在现场吃盒饭,下午接着干。大雨过后又是高温,汗水、雨水和泥水交织在一起,让孩子看到了一个别样的父亲:“现在晚上一下雨,孩子就问我‘爸爸明天是不是还要去挖泥巴’?”欧小军笑着说。

“作为民进会员中的城管人,关键时刻必须担起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欧小军说,抗洪抢险战役中,民进人当然不能缺席,孩子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培养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