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網貸形式能否成為P2P風控之路?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何婧媛】日前,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正式落下帷幕。據本次金博會組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參展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數量上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去年參展平臺今年僅有不到一半續展。今年互聯網金融企業宣傳力度依舊浩大,據有關企業負責人透露,本次參展商的聲勢較之往年有所“收斂”,更多的是針對產品的改造和升級。

在金博會現場,很多跡象都表明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朝更加規范健康的方向蛻變。業務方面,平臺和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將或是“多樣化”。有媒體報道部分網貸平臺正在轉朝綜合金融方向轉型,開始嘗試資產管理、資產配資模式,原因就是資產荒的來臨以及行業形勢的日趨緊張。

那么,P2P網貸行業緣何問題頻發?拿什么防治P2P問題平臺?

行業的快速擴張引發問題重重

我國最早的P2P平臺萌芽于2006年,2011年進入快速發展期,2012年P2P平臺進入爆發期,網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成立,比較活躍的有400家左右。到2013年,P2P平臺更是蓬勃發展,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近年來P2P平臺之所以如此火熱,記者總結出三方面因素:一,準入門檻低。目前我國互聯網政策法規尚不完善,一般只要花幾萬元就可以做個平臺類網站。二,國內投資渠道匱乏,當前銀行利率過低,廣大投資者有追求高收益的需要。三,管理層始終對互聯網金融保持著一個寬松包容的態度,沒有對其進行明令禁止。

隨著房地產及傳統行業的效益滑坡,越來越多的熱錢涌向投資領域,再加上P2P行業本身就是以靈活、收益高著稱,因此熱錢的涌入也帶動了P2P行業的熱潮。

多樣化網貸能否達到風險控制

一邊是火,一邊是冰。P2P平臺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一直問題不少。首先,P2P平臺的門檻是很低的,30—50萬元、三五個人其實就可以辦一家P2P平臺,這導致整個行業魚龍混雜,有的平臺公司純粹就是為了圈錢。其次,監管不到位。工商部門只負責登記,不管業務監管,銀監部門不可能發給金融牌照,現在P2P平臺公司已從線上發展到線下,線上融資,線下小額貸款,已然變為金融機構,銀監部門沒有納入監管范圍。第三,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平臺公司放款人對借款人信息無法足夠了解。第四,平臺公司經營管理能力、抗風險能力弱。

另據公開數據顯示,9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僅為12.63%,環比8月下降了35個基點。而據融360發布的行業最新數據顯示,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到966家,淘汰率達31.4%。很多跡象表明,資產荒和日趨緊張的行業形勢在倒逼網貸平臺轉型,拓展業務類型。

隨著新興技術手段在行業里應用逐漸的成熟,行業交易成本會進一步降低,行業靈活的特性也將進一步發揮,將可能弱化風險。但是,從長遠來看,緊張的行業形勢是行業朝規范化調整過程中的陣痛,陣痛過后,剩下的優質平臺在資產來源上相反會更加豐富。而之所行業內仍然出現網貸平臺朝綜合金融的方向轉型的現象,很大程度上也許是因為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