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考核计入中考成绩,“应试思维”难治“近视”

新京报网

text

日前,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有部分网友认为,此举意在提高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无可厚非;但也有网友认为,“视力受方方面面的影响,不是说改善就能改善的”,觉得将视力纳入中考涉嫌基因和经济歧视。

国家卫健委2019年4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初中生近视率达71.6%,高中生达81%。教育部调研也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确任务艰巨。

平心而论,把裸眼视力纳入中考的政策初衷没毛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中考的指挥棒效应,也能产生导向意义。而从赋分规则来看,政策出台之前应该也经过了一番斟酌考量。

2019年6月,长治市宣布从2022年开始中考将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0分,其中身体素质占20分。这20分包括10分的过程性评价和10分的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体重、裸眼视力情况,各占5分。该市对裸眼视力的考查分为“正常视力”“中度近视”“重度近视”三档,分别得5分、4分和3分。

此外,对于先天性近视和因意外事故导致裸眼视力受损的学生,可通过医疗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可以直接得5分。

也就是说,这一项考核分数最多差2分,并且对特殊情况也并没有简单地“一刀切”,看起来已经比较稳妥了。

但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些问题不可不虑。中高考竞争向来激烈,半分之差,可能都会决定孩子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学校。一两分之差,看起来并不大,但对一些一心想考上名校的孩子和家长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恐怕是很难估量的。

正因如此,可以预见家长们除了采取正确的预防近视措施之外,难免会“剑走偏锋”,千方百计在规则允许范围寻求“合理”对策,这就涉及家庭的经济能力和中考体检能否杜绝“作弊”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考、高考面前,永远不要低估家长的“智慧”和“勇气”。为了这2分,可能就有家长去带孩子做手术,即便孩子的年龄可能还不够;也可能会有家长想出歪主意来“打通”体检环节。

站在更深层次审视,当地教育局用考试来“倒逼”的思路,本就值得商榷。防范近视,家长和孩子固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但在学习压力得不到切实减缓的情形下,爱护眼睛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奢谈。

防范近视,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制定科学的护眼指南、增加户外运动、减少课业负担等等。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是关键所在。剑桥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其近视患病风险将降低2%。

值得肯定的是,在提出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纳入中考的同时,长治市也推出了保障体育和健康课程的课时、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各种保护视力的措施。在这些方面深入探索,才是治根之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防范近视需要从长计议。督促护眼没有错,但用分数来“倒逼”,本质上也是种应试思维。换句话说,“应试”本就是近视率增高的原因之一,用“应试”治近视,治标难治本。

□胡欣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