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贸易争端下,中美养猪户却团结在一起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重北

以蒲式耳(美国农产品计量单位)来衡量,美中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牢固。虽然两国的贸易冲突一直在持续, 但中国的养猪户和美国的养猪户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和高粱消费国。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的需求和联邦政府对农业援助的额外支持,美国农业利润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

600_phpnlcled.jpg

彭博社报道称,中国从美国购买了近3000万吨大豆,是1991年以来同期购买大豆最多的一次,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7%。高粱是玉米的替代品,美国出口的高粱中,有80%运往中国。美国玉米往中国的出口量,也飙升了近30%。报道称,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量首次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设定的720万吨配额。美国农业部的外国农业服务部门预计,本季度中国的购买量将增加两倍,至2200万吨。

12月8日,美国安德森公司粮食处理首席执行官帕特·鲍在公司的投资日上表示:“对中国粮食出口的增加,以及粮食供需的紧张已经推高了商品价格。”同日,在另一场行业活动上,美国农业部长桑尼·珀杜把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归功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有效的对华贸易政策。

369106e6e532708f878c32fb3aad5e34.jpg

今年1月,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需要额外购买价值36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截至10月底,中国已经实现了365亿美元购买目标的71%。

以压倒性多数投票支持特朗普连任的美国农业区,正等着拜登将如何处理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在明尼苏达州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吉姆·帕特南表示,特朗普与中国签署的协议,以及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农业援助,支撑了农业经济。他说:“我希望拜登政府能让事情继续下去。”

虽然美国农产品出口形势目前看来一片大好,但也有专家警告称,任何地缘政治事件,都有可能结束这一局面。“美国农业必须小心,不要把太多鸡蛋放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曾在2009-2017年担任美国农业部长的汤姆·维尔萨克说。“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过去几年吸取教训,那就是美国农业需要继续实现多样化,这样,农产品就总有其他去处。”

就算没有政治地缘事件的影响,美国农产品出口的这一局面也有可能无法永远持续下去。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玉米每年能提高2.5%的产量,到2029年就能满足国内需求。报道称中国正在将非粮食作物的土地重新配置种植玉米。2017年,中国化工收购了瑞士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并计划利用转基因作物和其他技术帮助中国实现玉米90%的自给自足。

此外,中国也一直在发展其全球供应链。作为其“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巴西和黑海地区大举投资。通过收购来宝集团的农业部门和荷兰谷物贸易商Nidera BV,中国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大宗商品贸易集团。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