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將於明年完成

亞太日報

text

大坑舞火龍。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2日表示,為了訂立採取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措施的緩急先後次序,政府現正就非遺清單中個別項目進行深入研究和評審,再挑選具代表性項目,希望於2016年內完成編制首份香港代表作名錄。

劉江華當日出席特區立法會大會時表示,過去五年,政府的專組在保護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支達到2700多萬港元,今年五月,政府更將專組升格為專責辦事處,並已增加六個職位,加強工作。他說,專責辦事處正計劃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設立資源中心,定期舉辦展覽,預料明年年中開放。

香港有十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包括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其中,粵劇更於2009年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江華說,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了不少與這十項非遺相關的文物。該館的粵劇藏品尤為豐富,約有三萬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