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综合 韩涛
据路透社4月9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8日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被列入淘汰类产业。
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文件表示,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入淘汰类产业,主要是因为其生产不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硬件市场,存在大量使用“矿机”“挖掘”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活动。一些中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制造商。2018年,曾有3家中国公司(比特大陆“Bitmain”,嘉楠耘智“Canaan Inc”和艾邦国际控股“Eba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在香港申请首次公开募股,打算筹集数十亿美元。上周,低迷了一年的比特币价格迅速回升,首次突破5000美元,10天内涨幅达到20%。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突然浇下一盆冷水,准备限制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其中原因何在呢?
为了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虚拟货币“挖矿”到底是什么?“挖矿”其实是虚拟货币“开采”的过程,通过专用“计算设备”投入算力进行“解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因此,看似颇具科技感的虚拟货币“挖矿”,实际上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
根据摩根士丹利2018年公布的数据,虚拟货币“挖矿”的成本中,电费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2018年比特币乃至其他数字货币的挖矿用电需求达到120-140万亿瓦时 (terawatt-hours),而全球电动车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预计才不过125万亿瓦时。根据国际能源署2015年的数据,阿根廷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也才不过125万亿瓦时。2018年5月,发表于聚焦能源材料的Cell子刊《焦耳》杂志上的研究则认为,用于虚拟货币“挖矿”所消耗的电力,可能占2018年全球耗电量的0.3%。
因其耗电量巨大,所以此前虚拟货币矿场多部署在中国四川、云南等电力丰富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星罗棋布,闲置的水电、低廉的人工和场地吸引了大量矿场前来布局。
目前,中国的比特币“矿场”和算力约占全球7成左右。专家表示,虚拟货币“挖矿”被列入淘汰类产业,很可能与其巨大的潜在能源消耗以及挖矿带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电子垃圾生成相关,这与中国当前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所不符。
根据中国发改委公布的文件,目前还没有确定取消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目标日期和具体计划,待5月7日结束公众意见征集之后会再做计划。不过有分析认为,假如虚拟货币“采矿”活动遭禁,其制造商可能会将相关业务转移到其他尚未受到管制的国家。
而未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采矿”活动在中国的命运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