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硝煙中揭開新博弈?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近日,烏克蘭東部局勢再度升級,一些媒體的報道很嚇人,譬如“大戰一觸即發”。具體的情況是,16日夜至17日淩晨,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民間武裝爆發激烈沖突,炮火集中在烏政府軍控制的馬裏烏波爾和東部民間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東北方的戈爾洛夫卡。按照基輔的說法,馬裏烏波爾的戰鬥導致4死7傷,至於戈爾洛夫卡的情況,民間武裝的統計數據是,至少3人死亡。

自今年2月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來,東烏沖突雙方皆有破壞協議、突破“接觸線”的行為。每當一次較大規模的交火曝光於世界目光之下,各方也是極盡指責之能事。這一次也不例外。基輔方面指責,分離主義武裝可能“積極轉入反攻”,而華盛頓也為烏政府軍動武辯護,稱是“自衛”行動;與此同時,東部民間武裝反駁說,美國指責的目的是轉移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准備發動武裝侵略的注意力。當然,莫斯科對局勢迅速升溫表達了不安,並意味深長地說“連日來的事態發展很像是新一輪作戰行動正在醞釀”。

事實上,這一輪的局勢銳化有些出人意料。7月中旬伊核六國與伊朗達成曆史性協議之後,烏克蘭危機出現轉圜希望。7月16日,烏克蘭議會通過一份修憲建議案,擬賦予東部兩個由民間武裝控制的地區更大自治權。連路透社都對此評論說,這是烏克蘭政府邁向落實新明斯克協議的“第一步”。

這份憲法修正建議案的通過,西方功不可沒。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親自給烏議長格羅伊斯曼打電話做工作,而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則飛赴基輔約談烏議員並與美駐烏大使一道坐鎮烏議會投票現場。結果,修憲建議案不但在最後時刻加入了“只符合俄羅斯利益”的關於東部自治的內容,並且以絕對多數順利通過。因與伊核協議時間上的耦合,一些反對修憲建議案的烏克蘭議員抱怨說,西方拿烏克蘭與俄羅斯做了交易。

後來的事情發展的確有繼續向好的趨勢。譬如,7月23日,法德俄烏四國領導人舉行電話會議呼籲全面實施新明斯克協議,而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安全問題工作組已就從烏沖突地區撤出武器達成一致,只差簽署有關協議。

8月3日成了局勢的新拐點,先兆是美國“出人意料”地在7月最後一天擴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本來,烏問題三方聯絡小組應於3日在撤出武器的協議上落筆簽字,結果卻不歡而散。再後來,我們看到了一系列俄西關系趨緊以及東烏局勢變壞的佐證:莫斯科相當有震撼力地公開銷毀數百噸違禁農產品,在克裏米亞半島以及與東烏接壤的俄西南部舉行演習,普京對克島進行長達4天的高調訪問,以及日前傳出俄羅斯和伊朗可能於下周簽署S-300反導系統合同的消息;與此同時,北約在歐洲多國開始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空降演習。

東烏新沖突是俄西新一輪博弈的縮影。從邏輯上講,各方皆有升級沖突的沖動。從基輔方面說,軍事行動可以釋緩民族主義者對通過憲法修正建議案的不滿,另外,在國家困境的狀況下,轉移矛盾加強團結;從東部民間武裝來講,現有地盤不足以支撐其成為經濟獨立運轉的實體,需在東部自治做實之前擴大控制範圍;至於對莫斯科,局勢升級或許對轉移民眾對經濟困頓的關注也有好處。英國《金融時報》甚至認為,俄羅斯一貫“將軍隊作為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以打促和加快新明斯克協議執行,進而寄望西方松綁制裁。

這一輪的博弈,短期結果將在8月26日的烏問題三方聯絡小組會議上見分曉。然而,對烏克蘭問題的盡快解決也似乎難抱太大希望。俄羅斯在等待烏克蘭崩潰,烏克蘭和西方則等待俄羅斯垮掉。烏克蘭危機向好向壞交替出現,或是一個常態,直至俄羅斯與西方結束“討價還價”,達到新的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