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当合作的流量明星身陷丑闻,奢侈品牌进退两难

界面新闻

text

最近两日,艺人吴亦凡陷入丑闻漩涡。

网友都美竹先后在新浪微博发文,指控吴亦凡涉嫌以选角为由,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其中可能包含未成年人。

吴亦凡方面则于7月19日早上对相关事件做出正式回应,表示从未涉及过任何“选妃”、“灌酒”的香味,也从未与未成年人发生过不正当关系。其称目前正在通过司法程序来维护个人声誉,都美竹在微博上的言论属于造谣行为。

伴随相关舆论的不断发酵,与吴亦凡依然存在合作关系的品牌多少受到牵连。大量网友前往相关品牌社交账号评论区留言,要求品牌做出撤换代言人等反应。

根据网友统计,目前吴亦凡共与10个商业品牌有合作关系,涵盖路易威登、宝格丽等奢侈品牌和得宝和康师傅等大众快消品牌。

截至发稿,此前吴亦凡曾代言的兰蔻和良品铺子,均表示在事件发生前,就已与吴亦凡方面的合约到期。

而曾于吴亦凡有合作关系的韩束和立白等品牌则先后发声,表示将于吴亦凡解除合作协议。

韩束是其中反应最快的,也收到了目前为止最大的正向反响。其在官方微博发布的解约声明一度在7月18日晚冲上热搜前列。而品牌直播间也涌入大量网友,直播观看量突破百万,价值百元的产品被拍卖出千元成交价。

与吴亦凡合作的奢侈品牌目前为止均未对上述事件进行任何表态。

一个现实情况是,品牌与艺人的合约通常包含众多复杂的权责认定条款。是否解约、解约责任由谁来负、如何宣布解约决定,以及后续事宜的处理等,都需要艺人和品牌双方进行协调。

吴亦凡目前是路易威登、宝格丽的品牌代言人。这样高的合作等级,通常意味着相关任免工作,甚至是相关表态发声都需要由品牌全球总部决定。而本地团队与总部之间的充分沟通需要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从目前的情况看,奢侈品牌就此次吴亦凡相关事件的反应相较于本土消费品牌更慢。

而且事实上,当合作的流量明星深陷丑闻,奢侈品牌往往会面对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

一方面,滞后的反应到最后可能会给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非粉丝群体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和观感,很有可能已经受到了深陷丑闻的流量明星的影响。

可另一面,即使品牌断然决定解除合约,由于流量明星粉丝群体庞大,仅是粉丝群的不满就有可能让品牌陷入到另一场舆论危机中。

图片来源:微博@时装历bot

值得提到的是,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也是海外品牌在国际市场代言人被曝出丑闻时,往往难以快速做出回应的原因之一。

欧洲、美洲和中国的社会生态有相当大的不同。换言之,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相同的关注、讨论,甚至批评。这也意味着如何在一个国际市场的社会语境下去认识问题,并由此提出解决方案,是所有品牌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许多人会将此次吴亦凡涉及的相关事件,与此前郑爽深陷的代孕丑闻做比较。但二者的不同在于,郑爽的行为挑战了全社会对于母职概念的认知,及对非法代孕的容忍度。

而吴亦凡则会被更多人认为是陷入了桃色丑闻,如果不曾涉及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则只关乎男女之间发生关系的尺度和情感相处模式的问题。

而且在目前的社会中,吴亦凡作为男性还通常享受更高的宽容度。再加上此次事件发酵时间较长,到目前为止仍未出现一锤定音式的核心证据。这都使得品牌在是否需要继续与其合作的问题上,要慎之再慎。

可以看到的是,有品牌选择将与涉及相关代言人的微博设为“仅自己可见”,以降低事件带来的影响——既减少网友通过关键词搜索,将品牌与其不良行为进行联系的几率,也将与艺人的合作关系留有一线生机。

品牌们与吴亦凡的合作究竟是否还会继续,目前尚不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经历了多次“爆雷”事件后,品牌与流量艺人的合作将会更为谨慎。

它们对流量明星的追逐可能不会停止,但给到品牌代言人头衔并深度捆绑的例子,可能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