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不光有油有錢,還有氣質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呂迎旭)沙特文物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聽到這一消息的我感到很吃驚:沙特也有文物?

印象裏,沙特大部分國土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古代只有沿海地區星星點點分布著一些漁村。即使翻開歷史書,也鮮有對這一地區古代歷史的記載。

沒想到,這次展出讓我大開眼界,顛覆了我的固有印象。而與我同感的人很多,在展廳裏,不時聽到周圍傳來啧啧稱奇聲。

原來,這個現代以石油、富豪著稱的國度,還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發達文明、饒有文化氣質的國家。

萬年石馬

其實,這也是沙特政府舉行文物巡展要實現的目的之一。

這次文物展共展出466件展品,上至130萬年前的石質工具,近到沙特首任國王的大袍、佩劍等私人物品;不僅有巨大的砂岩人形雕塑,還有古代少女墓葬的金手套、金面具;不僅有刻有裏西安文字的墓碑,還有來自地中海地區的羅馬式杯盤、中國古代的瓷器碎片……

展品中不乏刷新世人認知的文物。比如沙特馬嘉遺址出土的一件石馬。這件公元前8000多年的文物表明,人類的馴馬歷史可能源自阿拉伯半島,而非此前認爲的發端于公元前3500年的中亞地區。

這一件件“頗有來頭”的文物告訴我們,阿拉伯半島從來不是蠻荒之地,自古以來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創造了發達文明。這裏曾産生繁華的城市,曾密布縱橫的商道,世界各地商品曾在這裏彙集、流動。

沙特的沙漠荒土下之所以埋藏著豐富的文物,與歷史上的兩條重要通道有關:“香料之路”和“朝聖之路”。在古代,阿拉伯半島曾是世界上唯一産乳香和沒藥的地方,當時的這兩種香料深受近東宮廷貴族喜愛,香料産業興盛一時,半島上運輸香料的商道星羅棋布,而沿途的村落、綠洲、驿站日益繁華。

另一條通道是“朝聖之路”。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麥加和麥地那成爲伊斯蘭世界的宗教中心和精神聖地,曾經的“香料之路”逐漸被“朝聖之路”取代。阿拉伯半島上形成4條重要的朝觐路線,來自埃及、也門、敘利亞等地區的穆斯林使這些通道日益興盛。這次沙特展出的大多數文物是在這兩條通道上出土的。

**多國遊歷

**

沙特考古工作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此前,即便是沙特人,對自己土地上的古代歷史也知之不多。隨著近年來沙特考古工作不斷取得突破,2006年,時任沙特國王指示,要在全世界舉辦沙特文物巡展。首展于2010年在巴黎盧浮宮舉行。迄今這些文物已遊歷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和美國等國,中國是它在亞洲的第一站,接下來還要去日本和韓國展出。

沙特王國旅遊和民族遺産總機構表示,舉辦巡展旨在向世人證明,“沙特在人類歷史上並非無足輕重,相反,它還是文明的搖籃”。

沙特文物展在北京的展出將持續到明年3月19日。(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