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日韓合作需跨越三大障礙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1月1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會議發表了《關於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聯合宣言》,倡議推動中日韓三國合作向前發展,共同促進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上一次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還要追溯到2012年5月。此後,因日方在領土、曆史等問題上屢屢挑起事端,制造摩擦,刺激鄰國,中日、韓日關系陷入低穀,原定一年一度的三國領導人會議也因此“停擺”。此次會議重啟,標志著三國合作全面恢複。

中日韓地理相鄰,文化相近,人文交流和經貿紐帶緊密。三國經濟總量占亞洲七成,且互補性強,產業鏈成熟,加強和擴大合作不僅有利於本國發展,對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均有重要意義。此次領導人會議,三國一致同意擴大經貿投資、創新經濟、金融債券、產能合作、環保節能、教育科技、人文旅遊等多個領域的務實合作,傳遞出一系列利好地區發展、民眾福祉的信息。

但同時也應看到,重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固然是一個良好開端,並不意味著三國合作“全面恢複”後一定順風滿帆,也不意味著《聯合宣言》中提出的各項合作規劃能一蹴而就。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會議上指出,各方對重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及取得的成果要倍加珍惜,不應再出現反複。

從長遠視線推動中日韓三國合作向前發展,需要克服和跨越三大障礙。

一是要搬開曆史問題的攔路石。這些年,中日、韓日間的政治和外交風波一再證明,日本政府和政治人物能否切實正視曆史事實、理性處理曆史問題,是鄰國衡量日方對三國合作有無誠意的一把尺子,也是鄰國判斷日本國家今後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三國合作要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繞開曆史問題的明礁暗礁必不可少。李克強總理在三國領導人會議後應約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強調,希望日方真正做到正視和反省曆史,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好有關問題。

二是要修複政治和安全互信缺失。受曆史和冷戰因素影響,這一地區至今仍存在域外國家主導的軍事同盟,其動向和意圖給東亞地區的長治久安帶來不確定性。特別是作為冷戰產物的日美軍事同盟,在冷戰終結四分之一世紀後,不僅沒有退出曆史舞臺,反而有不斷強化之勢,這進一步稀釋了中日韓之間的政治互信。中日韓有責任共同打造和守護東亞地區和平家園,這需要克服在政治和安全問題上的猜疑,避免戰略誤讀誤判,個別國家更要避免被他人當槍使。

三是要克服國民感情隔膜。個別政治家的短視,不僅導致國與國之間政治互信受損,也人為地給三國之間的國民感情制造了隔膜。今年10月,中日民間一份聯合民調顯示,盡管較以往民調結果略有改善,但仍有約八成中日民眾對彼此國家印象欠佳。而根據5月的一項韓日民間聯合民調,七成韓國人和半數以上日本人對彼此國家印象不好。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去年,中日韓三國人員往來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只要政治家以身垂範,輿論多些善意和建設性意見,假以時日,中日韓國民感情的改善也會水到渠成。

在此次領導人會議發表的《聯合宣言》結尾,三國領導人表達了“期待日方接任2016年三國合作協調國”的願望。萬事開頭難。中日韓合作已在首爾開了一個“全面恢複”的好頭,接下來各方應恪守《聯合宣言》中“正視曆史、面向未來”的精神,保持這一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在明年將三國合作推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