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宣誓就职。舆论普遍预期,美国国内外政策将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这其中,美国新一届政府能否构建客观冷静的对华认知、制定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备受关注。
过去四年,中美关系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根本原因在于华盛顿一些政客基于冷战思维与意识形态偏见,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抹黑中国政治制度,打压中国企业发展,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屡屡触碰红线,严重损害两国战略互信,也极大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面对困局,中美关系如何实现转圜?去年11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时指出,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可以看出,这些论断言简意赅地点出了中美关系的症结,并为中美关系摆脱当前困境指明了方向 。
大国交往,重在相互尊重。 鉴于过去四年美国政客的一些所作所为,新一届美国政府不碰红线、不触底线,是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前提。当前形势下,双方设立合适的接触渠道和机制,发出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显然是推动关系转圜的务实举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去年11月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拜登主政下的美国必须从全新起点出发,与中国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化解分歧并发展共同利益。
确实,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尽管中美在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领域拥有巨大合作空间,这也是重建双方信任的有效手段。
以疫情防控为例 。人们注意到,拜登宣誓就职后,宣布了包括停止退出世卫组织等在内的多项抗疫措施。作为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中方愿同美方分享防控信息和抗疫经验,更期待美方担负起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中方一道推动全球抗疫合作。
再看气候变化。 中方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新任领导人也签署了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令。这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合作空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梅尔文·莱弗勒认为,中美之间并非“零和竞争”,两国政府有充分理由寻求共同合作,来促进各自重要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事实已经证明,每当中美相向而行,就能办成有利于世界的大事;每当双方针锋相对,世界人民的利益就会跟着受损 。经历严重冲击的中美关系要重回正确轨道,“相向而行”至关重要。
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被少数反华势力绑架,也不能踩前任政府故意埋下的“雷”。中方日前决定对蓬佩奥、纳瓦罗等对严重侵犯中国主权负有主要责任的28名美方人员实施制裁,从一定程度上也是给中美关系“消毒”。美国新一届政府应展现政治勇气和魄力,拒绝做意识形态偏见的囚徒,重归理性布局未来。
当前,中美关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分歧不应该导致分裂,合作才能打破僵局。中方已提议双方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单、聚焦和展开抗疫合作。期待美国新一届政府与中方相向而行,书写中美关系“新的一页”。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对世界应有的大国担当。(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