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畢業生:多樣方式“致青春”

新华社

text

(記者 姚友明 高楠)“預備,走!中國西北大學研究生三年級學生平瑩,在畢業前拉起一個臨時“劇組,他們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劇本創作、拍攝和剪輯等所有工作,並將拍攝好的微電影上傳到網際網路上,在兩周內獲得萬餘次點擊量。

而在位於重慶市的西南大學,應屆畢業生陳曦卻跟“陌生人策劃了一次饒有意義的畢業旅行,他在校園BBS上徵募“驢友5人,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嘗試從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蹭車去拉薩旅遊。“無關乎金錢、只窮盡景色。陳曦說,“一路上的歡聲笑語、青春做伴,是最難忘的畢業回憶。

對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初夏時分的畢業晚會和人手一本的畢業紀念冊曾是畢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流行元素。上世紀90年代,不少男生都要在離校前舉辦“告別演唱會,他們彈著吉他、聲音沙啞,觀眾也常是哭作一團。

但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有專家認為手機、電腦、微信朋友圈等“侵入大學生活,“沖淡了大學生對母校的留戀和對同窗的依依不捨之情。“校園越搬越遠,校園裏的人越來越多,校園外的誘惑與壓力越來越大。吉林大學播音專業大四學生李紫楓說,“我覺得現在的同學情正在變淡。

2013年,中國著名影星趙薇的導演“處女作——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中國拿到超過7億元人民幣票房。本是她在北京電影學院攻讀導演係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卻贏得不同年齡段影迷的追捧。帶有懷舊色彩又夾雜著激烈與傷感的青春記憶,激起人們廣泛“共鳴。

2014年,另一部青春題材電影《同桌的你》也在上映18天后成功拿到4.09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實際上,青春懷舊的主題永遠不會過時。平瑩說,“青春是一種成長,那些美好的校園愛情教會我們要學會珍惜並把握現在。

“可能中國大學生原來‘致青春’的方式是比較刻板的、相對含蓄的,而現在正在變得多樣化與個性化。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馬成龍說。馬成龍認為,如今儘管走出象牙塔的中國年輕人面臨比以往沉重許多的就業和生活壓力,儘管大家甚至可能沒有時間傷感、需要馬上投入新生活,然而畢業季裏的笑靨和淚水,不捨與擁抱,永遠是“人類的情感富集區,永遠能讓人們通過回望美好而感受到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在擁有韓國、美國等國家的遊學經歷後,吉林大學文學院編導專業的應屆畢業生車冬妮參考當地一些高校的棒球服款式,設計出紅藍兩款印有吉林大學元素的棒球服。本想以“私人定制棒球服的方式與母校告別,不料卻激起眾多吉大學子對青春記憶的點點“浪花。擁有一件吉大棒球服再配上個性化標簽和裝飾,成為這所高校學子競相追逐的畢業禮物。

通過社交網絡,車冬妮設計的棒球服如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已賣出近2000套,其中不乏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訂單,甚至有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的吉大校友在走訪當地5所大學之後傳回許多關於棒球服、文化衫的照片,他希望吉大棒球服能推陳出新,並願意為此提供支持。

“有人說我所做的感動了無數的吉大人,其實我也被無數人對母校的愛感動著。車冬妮說,“大學畢業生對母校和青春的那種愛從未改變,只是寄託或承載著這份感情的載體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