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中國當前外貿下行壓力加大的情勢下,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素有“西域咽喉”之稱的新疆昌吉,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依靠機電、農產品等當地產品出口,外貿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在新疆外貿進出口下降逾30%的情況下,昌吉州進出口同比增長30%以上;當地產品為外貿出口中的主要產品,占95%以上,產品涉及機電、機械、新型建材、農產品、種子、花卉等。
“我們今年的外貿出口目標是突破20億美元,要比去年翻一倍。”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在接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央新聞采訪團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為新疆企業轉型升級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作為中國最大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特變電工是承擔中國國家電網、能源、石油、化工等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最多的企業之一。該企業曾為美國、俄羅斯、巴西等6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能源裝備和系統集成服務,并且先后參與中亞和非洲幾十個國家的電力規劃,電源、電網建設。通過“裝備世界”帶動了近50億美元機電產品的出口,上萬人的智力、勞務輸出。
張新接受采訪時感慨,相比過去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人才,甚至連個人生活都無法保障,昌吉和特變電工幾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28年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創業奮斗,如今特變電工人人有了住房和汽車,子女老人都有了保障”,在海外工作的人才就超過了5000余人。
為了抓住新機遇,謀求更大發展,特變電工設立了專門的戰略部,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做相關的發展規劃。特變電工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助理李丹接受采訪時說:“到2020年,(特變電工)預計約50%的年收入來自海外市場,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02年5月,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正式掛牌成立,園區規劃總面積34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之一,也是新疆第一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園區成立后,以玉米、小麥、西甜瓜、加工番茄等為重點,培育了10余家種業企業,形成了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其中西甜瓜制種示范推廣已覆蓋新疆80多個縣市及國內30個省區,并遠銷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15個國家和地區。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近年來加大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累計研發、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57項;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信息化、物聯網、智能農機具、智能化灌溉、水肥一體化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得到示范推廣應用。“我們在產品出口的同時還會輸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以此達到共贏的目的,并且能夠獲得更寬的銷售渠道。”園區管委會主任王文有說。
園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同時,還致力于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年均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據王文有介紹,園區內的新疆農業博覽園每年接待10余個國家和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參觀考察團。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結合部,地廣人稀,擁有巨大的土地資源及旱作農業資源,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中亞五國曾是蘇聯原材料供應基地,制造業和加工業相對落后,農業在各國產業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除哈薩克斯坦是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其余四國糧食自給能力不強,特別是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糧食缺口較大。新疆與中亞國家在農業領域有很大互補性,“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促進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讓王文有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他說,“‘一帶一路’建設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園區結合跨境電子商務等現代化手段,將更加快速地讓新疆農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