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政治不正確的”特朗普與共和黨的分裂

亞太日報

text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四四

從現在特朗普的民意呼聲和美國共和黨內的倒戈聲來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鬥爭,今年6月前註定不會結束,甚至會一直被拖到7月份共和黨代表大會。有媒體預言:共和黨可能最終演變成一場黨內“血洗”。

說“血洗”可能過於嚴重了。不過,對於共和黨來說,無論是黨內政客,還是普通選民,如今在特朗普問題上的分化和對立,已經充分反映出這個黨的分裂態勢了。

客觀選情反映民意極化

如今,雖然後有“追兵”,但特朗普在黨內初選領先優勢依然明顯,離獲得黨內提名所需的1237名選舉人數的門檻越來越近。接下來到6月,選情對特朗普依然有利,不僅有新澤西和特拉華是“贏者通吃”州,還有大票倉加州、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至少在幾個大票倉州民調中,特朗普都處於領先位置。福克斯新聞網3月底的全國民調,把特朗普放在了共和黨內首位。

然而,NBC新聞3月底發佈的民調數據顯示,共和黨女性選民中,有47%不支持特朗普,而在全國的女性選民中,不支持特朗普的比例則高達70%。更有甚者,3月中旬《今日美國》和薩福克大學聯合進行一次民調,選民認為,“特朗普和希拉里贏得本黨提名最令人恐懼”。

4月6日,不少女性民眾在紐約抗議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圖/AP

更極端的還有,根據美國蒙莫斯大學3月中旬的一項民調,俄亥俄州有10%的共和黨人表示,如果特朗普獲提名,他們將轉而投票給民主黨人希拉里。恐怕在特朗普參選之初,誰也難以料到,共和黨內民意分裂到如此地步:“不惜犧牲本黨利益,也要胳膊肘向外拐”。

特朗普在黨內選票上的絕對優勢和民意中存在的強烈反感,形成了巨大反差。愛他或恨他者,都大有人在,甚至因此產生極端行為,比如前階段的暴力事件。

選民構成反映階層分化

特朗普能出其不意地走到今天,要歸功於他成功激發了一大批過去都不會去投票的共和黨人。這些人被本黨內外人士稱為“貧窮、少教育、憤怒的一群”。美國MSNBC電視臺做了這樣的統計,特朗普的支持者幾乎是白人,超過半數是男性,逾八成年齡在45歲以上,超過七成年收入少於10萬美元,低於共和黨人平均水準,四成多只有高中及以下教育水準。

3月15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棕櫚灘,特朗普的支持者站在他旗下的私人俱樂部前。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憤怒選民”也是柄“雙刃劍”。一面,倒特朗普聲音越大,就越能激發這些死忠粉的怨氣;另一面,“憤怒選民”越是推高特朗普民意和選情,就越讓其他本不樂意投票、卻看不慣特朗普的人們出來投票。

政見反映派別對立

美國有媒體認為,對於已經厭倦了共和黨運作方式的選民來說,特朗普這個選擇讓人“耳目一新”。他們認為,特朗普不同于傳統政客,不需要超級選舉人等等籌款拉票團隊的資助。再有,他的政策觀點也是黨內非正統的,像收縮的外交政策、極端的移民政策等等。從他的言行來看,他甚至打破了總統競選中各個規則。讚美特朗普“耳目一新”的不僅有紐約市前市長魯迪·朱利安尼,還有在熱門美劇《絕命毒師》飾演男一號的好萊塢明星布萊恩·科蘭斯頓等。

紐約市前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右)公開表態支持特朗普。資料圖片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特朗普的政策,並不能用“左”或“右”來界定,以致於有人說他是“披着共和黨外衣的民主黨”。他反對自由貿易協定,立場與很多黨內保守人士相左;他主張對富人多徵稅,這與共和黨的主流政策相悖;他支持社會福利項目,如社保和醫療保險,而共和黨卻主張削減社會福利;他提出的“放棄北約”、“減少軍費”、“主要精力放國內”的外交新思維更是背離了二戰以來美國“四處管閒事”的傳統。

在威斯康辛州的競選活動上,特朗普的妻子梅拉尼婭首次為其拉票發聲。資料圖片

如今,眼見共和黨傳統派開始集中火力和資金,圍剿特朗普。黨內如此對付這樣一個總統競選人,在歷史上也不多見。

其實,這並不是共和黨第一次分裂。上一次還是在2009年,曾經的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等人,發起了代表右翼保守力量的當代美國茶黨。到2010年奧巴馬第一任期的中期選舉中,茶黨崛起成為“黑馬”,有33名茶黨候選人贏得眾院初選,8名茶黨候選人贏得參院初選,最終有兩人贏得參議院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美國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內排第二的競選人克魯茲是茶黨寵兒,也不屬於黨內傳統派別。

單從今年選情反映出的情況看,共和黨內,建制派這一長期掌握較大權利的傳統派別有些日薄西山的感覺。而反建制的派別則強勢崛起。

BBC預言共和黨內選舉的五個結局:一是特朗普拿下超過1237名選舉人數順利獲得提名;二是特朗普選舉人數不夠提名門檻,通過共和黨大會獲得提名;三是目前唯一選情緊咬的克魯茲依靠共和黨大會獲得提名;四是共和黨大佬們選擇他們認為更正統靠譜的凱西奇或是其他人;五是共和黨“分崩離析”。

在這五個可能的結局中,每一個都很難獲得黨內的和諧統一。而這顯然不是共和黨分裂的暮光,而是分裂的開始。

責任編輯:朱藝

作者簡介:

四四,北京姑娘,80後,獅子座。

2007年一腳踏入新聞行業,一晃入行已經第9個年頭。

這其間,駐在美國洛杉磯近兩年半,不算長,掰著手指頭算算,既見識過高大上的美國大選、奧斯卡紅毯,也跟蹤過槍擊案、爆炸案、車禍,跑過警局、去過監獄……“不安分地”走過近20個州,往西到了夏威夷,向東逛了波士頓,北上進了西雅圖,南下看了邁阿密,大抵給美國劃了個圈。

如今,依然懷著一顆“十處打鑼九處有我”的心,四處走走停停、聊聊看看,現特在亞太日報開設專欄“邊走邊看”,希望能通過這個新媒體聚合平臺,將路上的觀察和思考同大家分享。

因為和柳永同姓,自然多了幾分親近,也似乎沾染上了三變筆下的多愁善感。行走路上,曾在吳哥巴戎寺的“高棉微笑”下笑著流淚,也在巴厘島為情人崖的淒美故事神傷,還在佛羅倫斯烏菲茲對著提香發呆……

無論下一站在何處,只希望一路上,有我,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