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州当地公众号发布《贵州捐给鄂州12吨“老干妈”去哪儿了》一文,引发广大网民关注。文中的“小编”质疑,在认识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当中,从未有人收到过“老干妈”,贵州捐来的12吨“老干妈”到底去哪了?
而据此前贵州新闻媒体报道,老干妈公司捐赠了价值203万元的15000件老干妈食品,用于支援湖北省和贵阳市的疫情防控。2月24日,其中的12吨辣椒风味食品发往鄂州。
针对质疑,鄂州市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发布通报,回应了“老干妈”的接收情况。通报称:经核实,疫情防控期间,共收到“老干妈”产品的社会捐赠共计两笔。其中,2月22日收到“老干妈”香辣菜1670件,3月4日收到“老干妈”香辣菜1000件,重量估算分别约为10吨和6吨,共计16吨。该两批次捐赠的“老干妈”香辣菜及其清单均由涉事企业提供,但捐赠单位分别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贵阳广播电视台。
3月5日,2670件“老干妈”香辣菜全部分配给7家定点医院及8家援鄂医护人员入住酒店,未发放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鄂州由于此前派出所治安员私分蔬菜水果的前车之鉴,民众对这一问题也更加敏感,面对“只见宣传不见实物”的老干妈,产生质疑也不难理解。
而根据当地回应,这些“老干妈”是优先供给了定点医院和医护人员,所以普通民众没有见到、没有吃到,也能说得通。相关去向说明也比较清楚、有据可查,想必不会存在猫腻,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当地民众疑虑。这也提示有关方面,要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对捐赠物资主动及时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只有公开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前私分蔬菜水果的教训。
但饶是如此,按照鄂州市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自身的“特别说明”,这账似乎还是对不上。
首先是日子对不上,鄂州收到的两批“老干妈”分别是2月22日和3月4日;而贵州老干妈运往鄂州是在2月24日。
其次是数量对不上,鄂州收到的两批分别估算是10吨和6吨,而贵州发往鄂州的是12吨。
再次是捐赠者对不上,鄂州的信息显示捐赠单位分别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贵阳广播电视台;而贵州方面则表示是老干妈捐赠的。
这么说倒不是认为必有猫腻,但鄂州市防控指挥部抛出的这些“对不上”之处,显然需要释疑。捐赠物资不能成为糊涂账,而应该“笔笔对账”。物资捐赠于企业而言,涉及企业形象和相关税收减免;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捐赠财物涉及财政支出——丝毫马虎不得。
而如果是老干妈捐赠给当地政府和单位,再由当地政府、单位转赠给鄂州,那么相关企宣也有必要“有一说一”,不能模糊处理,留给公众去算账。
当然,归根到底,这背后都是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爱心,外界也不必太过苛责。但越是爱心物资,公众越希望能够保证公开、透明、规范。别因个别环节的“夸大”或“模糊”,让爱心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甚至把捐赠者和受捐者双方推入某种尴尬的境地。
在庞大的物资捐赠体系中,这12吨“老干妈”或许并不算笔大数目,但只有每一笔捐赠都“较真”“对账”,才能够保证整个捐赠系统依靠真实有效的信息运行。像此前黄冈英山县因将捐赠物资公布精确到一枚鸡蛋,继而被舆论称作“防疫满分”,就可资参照。
所以我建议,对这批时间、数量、捐赠主体都对不上账的“老干妈”,相关方面不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说明。普通民众当然不介意把物资优先捐给医护人员,是否吃到了“老干妈”并不重要,但账目却有必要公开传达给每一个人。毕竟,统计准确、及时公开,是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