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路透社11月21日報道,在市場關注的深港通距正式開通僅差臨門一腳之際,一些中小型港股公司近期已開始在大陸密集路演,券商等仲介機構的港股介紹會亦是一場接著一場,此前頗落寞的中小型港股期待陸資南下能給他們帶來“活水”。
2016年8月16日,香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介紹深港通的記者會上講話。圖/路透社
隨著近期人民幣貶值之勢加劇,中國機構和居民的多元化配置資產逐漸升溫,在當前資本專案仍受管制的情況下,港股正成為不少投資者首選。在深港通開通後,相信除了大盤藍籌股外,成長性好、估值相對較低的中小型港股將是不少投資者的重點目標之一。
與成熟市場一致,港股市場上中小型公司關注度和活躍度不如大盤藍籌,因此普遍估值較低;而大陸市場正好相反,成長型公司受到熱烈追捧。大陸投資者的加盟,將會改善這些中小型港股公司的投資者結構,令交易更為活躍,估值亦會改善,這樣更有利於未來再融資等資本運作。
“綜合來看,香港的估值是非常低的,...港幣和美元是直接掛鉤的,買的是港幣的資產,實際上買的是美元,港股市場是最強的貨幣加上最便宜的資產。”上海湧峰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馬宏近日表示。
據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預計,明年包括滬港通和深港通在內,大陸南下資金規模約達1,600億元人民幣;而興業證券更為樂觀,其預計至2017年底將有4,000-6,000億元資金投資港股市場。
相對已開通兩年多的滬港通,深港通的港股投資標的增添了市值50億元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一百多只中小型港股公司將成為陸資的新投資標的。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保險及公募基金等長線機構更喜歡流動性更強的大中盤藍籌,而個人投資者及私募基金則更看重估值和成長性。
高挺指出,明年南下的資金,約有一千億元來自保險公司等長線機構,這些機構投資港股主要出於配置需求,對流動性較強的大市值或中市值公司需求更強一點。
上海一位張姓股民最近正積極搜集中小型港股公司的資料,“大家都在炒深圳創業板股票,市盈率動不動就五六十倍,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香港市場上十幾倍的成長型公司多得是。”
深港通的推出,將使香港與內地股市的互聯互通由上海延伸至深圳,也令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可投資深圳的股票。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上週五表示,深港通離正式推出"仍需多幾天"時間。
活水有助提升估值
去年在香港上市的環球醫療(2666.HK)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彭佳虹表示,雖然近期公司沒有刻意因為深港通即將開啟而專程針對國內投資人作路演,不過最近感覺到國內投資人來公司更多了一些,其他機構組織的一些見面會上,國內投資人的關注度更高了。
她指出,公司業務涵蓋醫療金融、醫療技術和資訊化服務、醫院投資管理等全產業鏈,國內股市還找不到一家相似公司,這是國內投資者關心公司的一個重要原因。
“深港通的開通,對公司流動性肯定是一個好的幫助,...國內投資者對國內整個(醫療產業)環境更加瞭解,對公司價值發現也會有一個好的幫助。”她說,這種價值再發現,對公司未來再融資亦會有助力。
國內大型房企--綠地控股(600606.SS)旗下綠地香港0337.HK首席財務官遊德鋒亦表示,背靠大樹好乘涼,公司品牌在國內已是家喻戶曉。香港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深港通開通後,國內投資者多起來,公司股票的活躍度將會更好一些。
吉利汽車(0175.HK)一位高層表示,深港通開通後會給香港的港股交易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氣象,因為資金量和參與者將會更多。國內投資者以前受限於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滬港通等有限的資金出境管道,深港通啟動後他們將有更多的管道和額度去買港股。
“我也問過以前的一些國內投資者,他們不敢大額買港股的原因是當時的滬港通額度有上限,他怕額度滿了後買了賣不掉或者無法做一定的對沖。”他說。
中港兩地證券監管機構8月中旬宣佈批准深港通時已明確,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滬港通總額度也同時取消。
短線操作是否會傳染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短線操作、投機和炒作是中國股市回避不了的一個副產品。隨著陸資南下,一些業內人士擔心,炒作之風是否會“傳染”至港股這個成熟市場,尤其是流動性較差的中小市值公司。
“小票香港那邊流動性很低,稍微有一些資金,有可能就會有比較大的反應。”高挺指出。
環球醫療的彭佳虹則較樂觀,她認為,國內投資者的短期操作特點,對該公司應該還是一個良性情況,將會帶來流動性增強的好處,未來公司的投資者結構會趨於更合理。
“我們暫時不會很擔心這個事情,...至少我們現在看來,公司很多大投資者還是持續地在關注公司,那麼他們也會長期地參與在裏面。”她表示。
環球醫療第一大股東為中國央企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其戰略投資人包括中信資本、工商銀行(601398.SS)旗下工銀國際、建設銀行(601939.SS)旗下建銀國際及周大福。
上海一位券商人士指出,深港通此次增添的100多只港股投資標的,大多數為主業清晰、股東結構較穩定的公司。國內那種單憑資金優勢的炒作風格,在香港很可能會水土不服,“自由減持、做空、輕鬆增發,反制手段很多的。”(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