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總統吳登盛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亞太日報綜合報導,據日經中文網消息,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正急劇下降。據報導,緬甸2013年度(2013年4月~2014年3月)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銳減,預計還不到2012年度的10%,按國別統計的話,投資額4年來首次失去榜首位置。原因是緬甸政府凍結了大量由中國企業進行的資源開發投資。報導稱,在2011年春季走向“民主化之後,緬甸吳登盛政府改變政策,致力於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現在已經顯現結果。
緬甸中央統計局3月公佈的數字顯示,2013年4至12月的外國直接投資約21億5500萬美元,已經達到2012年度全年的1.5倍。在這種局面下,來自中國的投資卻反而在減少。4至12月的投資約1800萬美元。1月份以後也沒有出現像樣的投資,預計全年投資額在2000萬美元上下,銳減至2012年度(約4億美元)的20分之1。
報導稱,在2005年之後歐美正式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後,中國開始接近當時的緬甸軍政府。並在資源領域開展大規模投資,例如在北部的克欽邦建設水電站、在西部的若開邦開發天然氣等,2010年度以後的投資額佔據壓倒性優勢。在2011年度緬甸的外國投資中,中國投資所占比例超過90%。
但2011年春季的緬甸“民主化使形勢完全改變。通過民主選舉當選的吳登盛總統在上臺後積極與改善與歐美各國的關係,與此同時,開始與最大援助國中國保持距離。
其代表性舉動就是2011年秋季凍結密松大壩建設。這是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開發的緬甸最大電力開發項目,吳登盛總統以擔心破壞自然環境為由下令凍結。中國電力投資方去年年底派官員訪問緬甸,希望重啟項目,但吳登盛給予回絕,重申在其任期內暫停開發。
在中國企業進行的投資中,北部實皆省的萊比塘銅礦開發也由於當地居民的抗議活動而在2012年以後中斷。
除考慮到擔心中國控制資源這一國民感情因素外,還通過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增強了自信,於是吳登盛政府正逐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轉向可獲得更多國家援助的等距離外交。報導稱,與此同時,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投資卻在迅速增加。按國別統計,4至12月的投資額排名第一的是韓國,投資額已經達到2012年度的17倍。由於歐盟(EU)去年放寬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制衣業的出口形勢不錯,相關投資急劇增長。排名第二的新加坡也將投資擴大到公寓與酒店等房地產開發領域,2013年度的投資額達到上一年度的2至3倍。日本的排名則和上年度一樣仍是第7。
報導稱,對於中國來說,緬甸是進入印度洋的戰略要衝。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因領土爭端而與東盟成員國關係緊張,緬甸和柬埔寨是少有的親華派。如果緬甸進一步擺脫對中國依賴,很容易導致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的影響力下降,從而給整個亞洲的地緣政治平衡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