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由负转正,显示中国经济独特韧劲

新京报网

text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二季度GDP由负转正,解除了中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的危机。相对于同比而言,环比更能反应经济活动的季节性变化。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了11.5%,多年少见的两位数增长虽然建立在较低的基数上,但也货真价实地反映出中国经济将走成"V"字的可能性。由此,我们可以对全年经济增长抱以更乐观的态度。

中国经济二季度的表现,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体都陷入停滞甚至衰退。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多数经济体最早从三季度开始逐步复苏。而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可能要延后两到三年。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来说,这是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糟糕的局面。

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显示了独特的韧劲。那么,到底独特到哪儿了?

从6月份的各项指标看,制造业起到了复苏主力的作用。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3个月正增长,这些指标的恢复性增长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优势。一些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另一些行业可以对冲风险,由此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总体风险。

独特性还表现在对于外部环境恶化的抗打击能力在增强。稍早前发布的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的数据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后,也于6月份“转负为正”,增长6.2%。进出口走强,部分源于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出口猛增。中国产能能够及时调整,是对冲外部打击的重要一环。

今年经济的另一个独特性是,经济面临两线作战的难题,既要防下滑,又要防疫情。因此,经济表现不再仅是具体的经济活动本身,还更直接地与政策调整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关联到了一起。

上半年的回答是,“六保”划出了经济运行必须要守的底线,“六稳”划出了柔性增长的区间,在符合实际的调控基调中,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和对外开放措施。同时,对全社会抗疫空前投入,由此为实现经济由正转负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份答卷写得不容易。虽然此前国际机构普遍预测,在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今年能够实现正增长。但这个“中国例外”论,是建立在完备的经济体系、务实的调控政策和全社会抗疫的同步性上的,是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独特韧劲。

在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对于今年的经济运行方向,相信许多人心里有了数。不过也需提醒,还有许多关卡要过。上半年,主要是供给侧带动的经济增长。从逻辑上看,与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很接近。要应对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局面,让经济跑得稳跑得远,需求侧还得加把劲。此外,释放制度红利也是最可靠的经济驱动力。如何让各驾马车都跑起来,是下半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要解决的事。

□徐立凡(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