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俄關係失衡 難結盟挑戰美國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媒稱有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冷戰式地緣政治時代。俄羅斯總統普京入侵烏克蘭和吞併克裏米亞的行為遭到歐洲和美國的嚴厲經濟制裁,這削弱了俄羅斯與西方的聯繫,致使克里姆林宮渴望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問題在於,俄羅斯會不會設法與中國建立真正的聯盟。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1月12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上發表題為《新的中俄聯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說,的確,按照傳統的均勢理論,美國的領先地位應當用中俄夥伴關係來抵消。

文章說,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緊密合作,在互聯網監管問題上採取相似立場。它們利用外交框架——比如金磚國家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來協調立場。基於相似的不自由的國內狀態和反抗美國意識形態與影響力的願望,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

中俄經濟關係也在前進。去年5月,在吞併克裏米亞後不久,俄羅斯宣佈與中國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總額4000億美元的協議,從2018年起每年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輸氣量最終將達每年380億立方米。此外,雙方去年11月還宣佈了一份框架協議,通過另一條新建管道從西西伯利亞連續30年每年再向中國輸送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如果東西兩條管道如期完工,那它們將每年向中國輸送6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遠超俄羅斯向當前最大客戶德國的輸氣量。

約瑟夫·奈說,這似乎預示著中俄雙邊關係的日益深化。但有一個缺陷:天然氣協議進一步放大了兩國間嚴重的貿易失衡——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原材料,從中國進口製成品。此外,這些天然氣協議不能彌補俄羅斯所失去的獲取西方技術的途徑,而俄羅斯需要西方技術來開發北極油田,成為能源超級大國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加油站。

他認為,中俄結盟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以其經濟、軍事和人口實力在俄羅斯引起強烈的不安。想想東西伯利亞的人口狀況吧,那裏生活著約600萬俄羅斯人,而邊境對面的中國人多達1.2億。況且俄羅斯經濟和軍事力量在逐漸衰落,而中國的力量激增。從這些失衡來看,俄羅斯不會願意同中國結成緊密的軍事聯盟,即使兩國追求互利互惠的戰術性外交協作。

文章稱,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意願也是有限度的。畢竟,中國的發展戰略有賴於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具體地講是有賴於進入美國市場和獲取技術的可靠途徑。中共的執政合法性來源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它不會為了與俄羅斯的某種“極權聯盟而拿這個發展戰略冒險。

即使在多邊論壇內,中俄關係也遠遠談不上平衡。鑒於中國的經濟規模比另外四個金磚國家的經濟總和還要大,該組織的倡議——包括其新設立的開發銀行——可能會反映出中國的極大影響。儘管上海合作組織促進了一些外交協作,中俄兩國仍在中亞爭奪影響力。

二十世紀的中蘇聯盟是二戰結束、冷戰伊始時中國疲弱的產物——而即便如此也只維持了大約十年的時間。今天的中國是強大的,不大可能過於靠近因為領導人判斷失當而加速衰落的俄羅斯。

文章說,總之,就中俄聯盟挑戰西方而言,歷史不大可能重演。與普京的希望相反,2014年不會是人們心中的俄羅斯外交政策成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