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老味道,請停久一點!

亞太日報

text

圖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

【亞太日報訊】從祥香茶餐廳出來,我慢悠悠地走在卑路乍街上——港島中西區最早開辟的一條依山而建的主要道路。香港8月明亮的太陽下,雞尾包和蛋撻的香味還在我嘴邊纏繞,心裏卻泛起一絲惆悵,街的拐角處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公示牌上宣告著又一幢鋼筋大廈要拔地而起了。再過十年,我還能尋到這味道嗎?20世紀香港島的老滋味。

我喜歡懷舊,自小就癡迷一切老事物。偶識周錫豐先生——祥香茶餐廳的老板,頭次見面因時間倉促未能聊個暢快,於是詢問可否再聯絡。周先生爽快應允,更在一張香港舊式茶餐廳慣用的便簽紙上寫了號碼。這張淺黃色,遍布斑點的紙條讓我們的交道從一開始便散發出懷舊的味道。

周先生與自家製造的馳名蛋撻。

一個早晨,我們在祥香茶餐廳的二樓再次見面。年過60的周先生紅光滿面,衣著簡樸而整潔,動作敏捷。他一個健步跨過來同我握手,見我桌上只放了份雞尾包,他便大手一揮讓店員端上了冒著熱氣的蛋撻和奶茶。眼前這個潮州人的熱情讓我覺得暖暖的。

創建於1967年的祥香茶餐廳享有港島西環三寶之一的盛譽,粉絲甚多。於西環居民,它是日常生活的必須;於戀舊者,它是過往歲月的沉澱;於旅者,它是西環的朝聖之地。

尋覓舊式冰室的味道

白瓷磚牆面,小方格地板,樣式簡單的木桌木椅,店內沒什麼裝飾物。一樓已滿座,食客們或邊吃邊翻看報紙,或嘰嘰喳喳聊天。二樓稍富餘,一對中年夫婦對坐著吃著三文治。裏間,一個店員正在整理工作服。有客人從樓梯上來,女店員親切地招呼倒,“買完菜了?”突然間,我覺得自己不是在一家餐廳,更似置身於一戶人家的客廳。

店里佈置,簡潔明了。

“他們是尋找舊式冰室的味道”,周先生輕聲說道。地鐵西港島線通車後,許多人湧過來,就為嘗一口雞尾包和蛋撻的滋味。專注做了40多年的雞尾包、蛋撻和奶茶,周先生說自家的價格變化不大,“能維持店鋪運營就夠了,物美價廉,大家才開心。”一份32港幣的特餐,有茶、有面、有肉、有點心還配送牛油餐包。“剛通車時,禮拜天生意比以前多了兩成”,周先生一度覺得人手不夠。

招牌的港式奶茶和雞尾包。

令食客魂牽夢繞的祥香奶茶是周先生上世紀70年代接手家業後的自創產品。香港人好飲茶又受英倫文化影響,他們將西式奶茶改良,變成更濃、更滑、更有茶味的港式奶茶。為了食客能獲得美妙的口感,周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清晨4點過開工,手工混合三種茶葉,“攪拌一個多小時,很辛苦,還好,90年代有了機器。”

鎮店之寶是雞尾包和蛋撻,同樣是自創,“那時餐廳條件有限只能賣面包、蛋撻,所以我的東西必須有特色才能吸引客人。”周先生用蓮蓉餡做了雞尾包,“蓮蓉油少,街坊吃得健康。”一口嚼下去,雞尾包軟綿綿的,透著絲絲甜。

蓮蓉餡的雞尾包輕鬆勾起饞蟲。

周先生指導夥計做餐包,一刻不得馬虎。

金黃圓潤的蛋撻看上去Q彈可人,吃起來同樣Q彈可人。為了新鮮、健康,這裏的蛋撻每天現做。從做好到賣出,間隔不能太長以保鮮。入口要滑、要嫩、雞蛋味要濃,“用馬來西亞雞蛋,顏色好看又有韌勁。”,周先生說,“包著蛋撻漿的牛油皮,用水一撥就和雞蛋黃剝離,雞蛋形狀完整。牛油皮不能和空氣接觸太久,若沒了水分,雞蛋漿倒進幹了的皮裏,電爐烘焙後,兩者不能粘合。"

師傅正給蛋撻淋漿。

3塊港幣的蛋撻每天要賣出700多個。為保鮮,師傅每次不能多做。“加做一批。”,店員扯著嗓子朝廚房裏喊著,是的,擺在櫥窗裏的蛋撻又快賣完了。

那些過往

嘬口奶茶,嚼著蛋撻,上世紀香港島的畫面不請自來,浮現在我眼前.....早期的茶餐廳叫冰室,由廣州傳入香港,在街邊擺上幾張桌子,賣咖啡、茶、三文治、面包這些簡單易做的食物。據說,“冰室”的雅稱源自梁啟超“飲冰室”的齋號。

周先生中學畢業後跟隨父親開茶餐廳。上世紀60年代,殖民地政府提供廉租屋給低收入者,他們便在公屋區開了茶餐廳,賣龍井、水仙、燒麥、蝦餃和叉燒包等。5分錢的茶錢,若加一籠點心則1毛5分。周先生負責為客人加水沖茶。1967年,父子倆覓到西環一家店面,祥香茶餐廳開業。

如今祥香茶餐廳的門口仍然熙熙攘攘。

上世紀70、80年代是香港工業的鼎盛期,祥香茶餐廳周邊布滿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24小時開工。“雖然吃了午飯但他們太辛苦,下午3點就餓了但距離下班還早,所以出來補充食物。”周先生說。後來,工廠紛紛搬遷,餐廳的消費主體也由工人變成附近的居民和學生,“他們來喝奶茶、咖啡,透透氣、聊聊天,這是香港的文化。”

蔡瀾贊咖啡不錯

除了美味,茶餐廳還彌漫著濃濃的人情味。周先生說,若熟客忘記帶錢,吃完打個招呼,記在賬上就行了。有的客人每天上午都來餐廳坐一會兒,點份奶茶和面包,大家聊聊天。周先生不久前參加了一個年輕人的婚禮,“我看他長大,從小就在這裏吃蛋撻和雞尾包。”

“食神”(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也到訪過祥香茶餐廳。周先生清晰地記得8年前的那天,“他穿中式衣衫推門進來,和我打了個招呼,很友善很紳士,他用粵語講‘麻煩你給我來杯咖啡’。”只一杯咖啡,蔡瀾獨自在店裏坐了一個多鐘頭。“結賬時,他對我說‘你的咖啡不錯哦’”,至今,周先生還記得蔡瀾的話。

今昔對比:曾經的街口/圖片由周先生提供。

時過境遷,當今的街口已經變了模樣。

如今,周錫豐先生處於半退休狀態,小兒子已接手打理餐廳,但他依然每天到店裏與老夥計們一起吃飯,和老顧客聊天,“他們跟我多年了,人要重情義。”周先生感歎,現時生意難做,城市快速發展讓地租猛漲,小本經營維持生存更加困難。他說他會堅持,“希望祥香茶餐廳能一直在,保護好許多人珍貴的記憶”。

距離祥香茶餐廳不遠的一個街口,大廈、店鋪已舊貌換新顏。唯一不變的,只有那條電車軌道。

香港不闷·李豫川 作者简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广场汹涌的人潮,利比亚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枪声,这一切让我体会到“记者”的含义,明白了用笔书写的意义。在埃及两年工作的经历,也让一个娇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发现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别古老的尼罗河,来到维多利亚港畔,中东的轰烈已成云烟,眼前展现的是“东方之珠”的动感。我喜欢漫步于港岛上环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里品尝鲜虾云吞。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而实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盏复古灯、一台笔记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里码字,记录不是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证明在热点、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场”,而只是源于一颗热爱“写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劲儿。我的字里行间,只想体现那些丰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实的日子。

当你刷完屏,能轻轻叹一句,“噢,香港原来是这样!”,这便足够!香港不闷,也许比你想像的更丰富!

来吧,让我们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