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新加坡更具自由港优势

APD自贸区观察

text

【亚太日报周玲娜】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曾说,“发展自贸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该地区具有港口优势。

1985年,迪拜在港口基础之上成立了杰贝阿里自贸区。由于港口自身无法吸引投资者,为了吸引企业进入港口地区,通过运营带来大量流转量,迪拜确定兴建自贸区。

自APEC峰会上提出亚太自贸区后,国家主席习近平连日访问斯里兰卡并与斯总统会谈。他指出中方愿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同斯方加强在港口建设运营领域的合作,以建成中斯自贸区。

港口建设对自贸区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船舶制造水平决定一地的物流水平。中转港是大宗货物交易地的基础。为了处理货物,各国银行都需要在此地设立分行。由此,派生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生活服务中心。

十几年前,新加坡因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亚洲金融和贸易中心。而这份荣耀是属于曾经的上海。

有舆论称,新加坡自由港倒逼上海自贸区改革。笔者认为,上海比新加坡更具自贸区发展的港口优势。

新加坡:开放、高效、低税负

先看一组数据:十多年前,新加坡集装箱年吞吐量(衡量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最重要指标)已超1000万,被列入大型港口,目前我国500万标箱以上港口仅11个。2013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260个,目前新加坡已与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逾600个港口建立联系。

除货物吞吐量较大,新加坡港口船只还享有低税负政策。集装箱船享有20%港口税优惠,业者每年可省1100万新元开支;自2012年10月豁免海事福利费,业者每年可省700万新元。

1998年,新加坡超过鹿特丹港雄踞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台湾、香港和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进口货物都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方面,新加坡是天然的转船港口。作为可以停靠大船的深水港,新加坡与上述各国距离相近。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发展了8个自由贸易区。除酒类、烟类、石油产品和机动车辆四类产品,新加坡对其它进口商品均不征收关税。同时,与进出口相关的所有申报和审核通关手续都可在10秒钟内完成。

上海社科院部分经济所副研究员陆军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加坡作为自由港,竞争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开放性和高效富有弹性的制度。税务优惠并非新加坡的主要优势,新加坡主要是提供另一个免税区,以方便商家把货物存在区内,重新分类、鉴别、包装和展示,再加以出口或转口贸易。

上海扬长避短港口优势或超新加坡

虽然面积不如新加坡,但上海港比新加坡更加繁忙。一方面,上海具有同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上海洋山港的建设解决了此前“无深水港的劣势,匠心独运的吊车设计,将货物直接发往西部和内地,大大节约了业主仓储成本。

上海不仅距日本、韩国、朝鲜、台湾、俄罗斯、远东、新加坡等距离,且距离更近,大船可以走得更远,运费更低。此外,上海还有两条大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和铁路、公路覆盖到全国各地。2010年,上海港以2905万标箱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由于大陆架构造,上海一直缺少深水港。为此,上海自筹资金建设洋山港。但大小洋山岛面积太小,远远小于新加坡港口,岛上没有场地可供堆货。吞吐量难以爆发式增长。

但全球最大机械生产商“上海振华港机为洋山深水港设计了能直接从大船将集装箱转运到火车和长江驳船上的吊车。大船转运无需将货物卸下再转运,集装箱可直接转走。

抵西部的货物可以直接卸在万吨驳船上,经由长江抵达。发往内地的集装箱可根据目的地,发往全国各地,从而大大降低货主时间,节约仓储成本。

上海的港口优势无疑有利于上海发展自贸区,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天然屏障。但要发展成为世界级自由港,上海自贸试验田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在上海,物流的聚合并未带来资金流的聚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资本的可自由流动,无法顺利转运国外货物。成为不了仓储物流中心,上海也就成为不了金融、商业、服务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