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长三角】织里社会治理“医院”织就和谐小镇

中国新闻网

text

中新网湖州10月20日电 (左宇坤)织里,位于太湖之滨。这个曾经的穷地方,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小作坊,到今天坐拥中国童装市场半壁江山的产业集群,织里让无数人的致富梦变成了现实,成为改革开放的“织里样本”。

占据全国童装产值半壁江山的织里,也因此聚集了35万的流动人口,是本地居民的3.5倍。人流汇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种种难题。因此,织里开始一手抓产业升级、一手抓社会治理。

从乱到治,织里是如何做好“经济”“平安”两张报表的?19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访基层社会治理的“织里样本”。

在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综治、信访、矛盾调解等资源力量直接进驻,实行合署办公。让群众的矛盾问题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就地化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1+9+N的“信访超市”

走进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仿佛进入一个偌大的诊治社会治理疑难杂症的“综合性医院”,任何稀奇古怪的“病症”在这里基本都能得到快速且有效的解决。

为了让不同的社会矛盾都能找到自己的“大夫”, “一站式”调解应运而生。公安、信访、执法等9个下派镇部门的负责人正式入驻中心,分类“接单”。

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各部门常驻窗口。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之前各个部门是分散的,有什么问题可能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我们把各部门协调召集起来,市民带着自己的矛盾来,我们根据不同的诉求,就能直接找到对应的负责部门,‘派单’给不同的窗口,才能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吴兴区司法局织里司法所所长王远德介绍。

除此之外,织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里还有各具特色的调解室。

——“老兵驿站”

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基础中队中队长陈建如是一个20年军龄的老兵。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陈建如发现,辖区内有近千名退役军人,“大家都当过兵,有热心、肯付出,能不能把老兵们组织起来?”

“老兵驿站”就此诞生。从最初的36人到如今的800多人,驿站组织了调解队、巡逻队和宣传队,每天都有两名老兵值班,还有每周固定的活动时间。去年,老兵们花了1年零2个月的时间,光上门就有47次,调解了一起严重的离婚矛盾。

“老兵驿站”的陈建如。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建如带领着“老兵驿站”的老兵们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只是平凡的人,坚守平凡的岗位。”陈建如对中新网如是说。

—— “平安大姐”

织里的另一个特色团队“平安大姐”成立于2015年,现在有核心成员有28人,来自15个省份22个地区,都是在织里创业的女企业家。

“要想参与我们,有三个标准。一是有公益心,爱织里;二是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意;三是家庭生意都打理得好,有一定影响力。”团队负责人徐维丽说。

“平安大姐”团队的工作日志。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织里外地人口较多,过去矛盾也相对较多,尤其是劳资纠纷,女企业家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了“平安大姐”工作室,与当事双方协调解决矛盾。徐维丽介绍说,为了可持续,她们还出资成立公益企业,收入用来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或者给经营有困难的商户担保。

“我们织里镇位于‘长三角之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有多波次的人密集地来织里镇调研。”吴兴区织里镇副镇长何良表示,织里目前正在着力进行民生建设、制度建设和智慧建设三件大事,希望能把织里镇“最多跑一次”的矛盾化解机制广泛复制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