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加紧拉拢同盟国试图以集团力量在各个方面对中国展开全方位的围堵。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国,既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也是对美国的图谋作出积极响应的国家。日本不但在军事安全领域大力宣传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以实力改变现状,拉拢美国等国家在东亚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在政治领域高调诋毁中国的新疆、西藏、香港和台湾问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甚至在对日本而言存在着巨大利益的经济领域,也试图与美国合作重构东亚乃至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脱钩。
中日经贸关系逆势向好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中日经济关系受到了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两国的经贸交往仍然表现良好。两国高水平的经济往来,显示了双方在经济领域存在的互补性和价值链分工的韧性,双方的经济往来不仅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及政界人士必须认清中日经济关系的大局,维护双边活跃的经贸活动,并以此促进中日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出现了积极向好、稳定发展的势头。两国间的贸易在2015-2016年曾连续两年下滑,达到了低谷,然后重回上升势头。2020年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但该年的中日贸易总额仅仅比前一年下降了0.2%,显示了高度的稳定性。进入2021年以来,两国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1-4月日本对华出口额达到606.70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自中国进口额为608.64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3%。5月份仍然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6%和4.8%。
在中日进出口贸易稳定向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日本出口对象国中,2017年以来日本对中国出口已经接近对美国的出口水平。中美两国在日本的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均接近20%。2020年这一份额出现了变化,对华出口占比达到了22.1%,对美出口则下降至18.4%。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进口对象国,因此在贸易总额方面,中国也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20年日本对华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了23.9%。
近年来中日贸易的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和不断深化的东亚价值链分工。尽管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但是仍保持了中高速的稳定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技术和国际竞争力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中日贸易保持稳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传播,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世界经济的衰退超出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幅度。各国生产停滞、国际人员交往和贸易中断,对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中国举全国之力,率先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并实现了复工复产,避免了经济严重衰退的局面,成为世界大国中唯一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的国家。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较高的增长。这对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复苏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拉动作用。
东亚价值链分工促日资企业加大对华投资
在分析中日经济关系时不可忽视的是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形成的价值链分工。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超越了以往被称为“雁型发展模式”的产业间合作方式,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进入了产业内特别是产品内部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企业依据东亚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细分生产工艺并将其配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东亚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环节。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为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和提升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更为深入地实现了区域内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融合。在这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下,日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除了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了短暂的下降之外,在企业数量等方面呈现了稳定上升的趋势。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海外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和东盟是日本企业的两个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海外日资企业的生产在日本总产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统计,2016年世界范围内的日资企业(包括日本国内企业)的生产额约四分之一是由海外日资企业完成的。拥有海外当地法人的企业集团其全部生产额的四成在海外生产。从行业角度看,海外生产比率最高的行业集中在运输机械、通用机械、信息通信等领域。日本企业通过在亚洲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和生产阶段的区域内配置,对东亚区域的价值链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提升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日本企业在当地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比例不断上升,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比例也稳步提高。由于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华日资企业的经营重点已经不再是以中国作为生产据点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最终品,其销售的重点已经转为中国本地销售。
日本政府应积极推进中日合作
新冠疫情的暴发加速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这种大变局尤其聚焦在亚太地区。究竟是通过加强合作应对正在发生巨变的国际结构,构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新的国际秩序,还是沿袭旧的冷战思维,试图促成世界的分裂,形成新的冷战格局?这是摆在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美国盟友面前的重大选择。在新冠疫情发生的初期,日本政府出台的社会经济对策就包括了发放政府补贴,支持日资企业从中国撤回日本或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以降低生产过于集中在中国存在的风险。但是日本政府的政策一是力度较小,二是在华日资企业大都有稳定的经营和良好业绩,所以基本上没有发生效果。这类政策的经济意义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重大的经营决策是企业依据市场情况做出的,政府的政策未必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信息,或者政策更多地含有政治意义。
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价值链分工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疫情时代也会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是当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企业在市场的引导下构建的,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只要不发生激烈的国际经济秩序动荡,局部的政治行为是难以撼动这一分工体系的。相反,去年东亚15个国家刚刚签署RCEP,协定的生效将极大地促进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
加强合作努力形成合作的国际治理结构,是各国应该努力的大方向。日本政府近期的政策有些偏离了上述的大方向。美国拜登政府基本上继承了特朗普强硬的对华政策路线,并且大力与盟国合作试图全方位地围堵中国,迫使中国退出国际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日本政治家似乎嗅到了机会,试图从美中对抗中谋求更多的利益。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安全领域加紧靠拢美国,对华动作频繁,甚至在经济上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围堵中国。当今中日经济进入战略竞争的阶段,日本追求已经过时的“政经分离”路线,一方面在对华经济合作中获取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紧跟美国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这是非常投机和危险的,也是不能持续和成功的。
从上述中日经济关系和东亚深化的国际分工体系带给各个经济体的巨大经济效益的情况看,大国和地区之间存在的紧密的经贸人文交往,与过去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时期完全不同。世界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道路上,相反深化全球及区域内部的合作,坚持多边自由贸易主义,是今后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日本政府和各界人士,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局,积极推进中日两国以及东亚区域全方位的合作。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两国在社会经济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