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老哈
英国再次发生恐怖袭击,3个月里的第三次,伦敦城中的第二次。即使喜怒不形于色如特蕾莎·梅也在恐袭后的讲话中怒言:“够了!”
这次的恐怖造成7死50人伤,杀伤力和后果虽不及2周前曼城的22死59伤,但其震撼性和影响范围无疑更大,这也许是恐怖分子所刻意想达到的目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恐怖袭击,让人不得不质疑:英国安全系统是否真的存在漏洞?
意识
此次恐怖袭击爆发后,一个质疑将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引入议题。众所周知,在曼彻斯特恐袭发生时,英国上调其国际恐怖威胁级别至最高级“危急”。这是英国十年来首次。
然而,经过86小时的“危急”状态后,特蕾莎梅在5月27日,将恐怖威胁级别下调回“严重”。怎料,8天后,伦敦再发恐怖袭击,这不得不让民众质疑:英国的安保系统和情报系统是否坚不可摧?
其实,自打2013年以来,英国安保机构已经破获至少18起潜在的恐怖阴谋。其中,大部分都是嫌疑人企图发动与此次伦敦桥和博罗市场等类似的袭击。但警方认为,这样的侥幸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一些漏洞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的机会。
相比于策划像曼彻斯特那样的爆炸,开车冲撞、用刀杀人并无太多技术门槛,反而容易的多。也因此,“伊斯兰国”和其他一些圣战分子都长期鼓励追随者采用这样的攻击方式。显然,在伦敦,有大量的地方适合恐怖分子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袭击,并造成尽可能大的杀伤性。
一方面是独狼式的袭击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人们对防范恐怖袭击的淡漠意识,让恐怖分子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实际上,曼彻斯特爆炸案发生后,英国媒体一直提醒人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严加防范”,但人们并不当回事,照样“我行我素”。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这次事发地博罗市场,是一个遍布酒吧、餐馆和各类娱乐设施的繁闹之地。按理说,曼城恐袭后,这样的人口稠密、人流量大的地方应该成为警民共同堤防的区域。然而,在曼城恐袭后,这里依然故我,特别是到了周末,人们竞相来这里休闲娱乐,早已把潜在的恐怖事件忘到脑后。幸好,这次的恐袭还比较原始,恐怖分子没有枪支和爆炸物,只是拿着大刀行凶,否则,如果持枪扫射抑或制造爆炸,那死亡人数的规模可能要比曼城大得多。
类似博罗市场这样容易成为恐怖分子下手的地方,在伦敦实在数不胜数。伦敦茶屋林立,酒肆遍地,而英国人又普遍好饮,动辄喝嗨后便忘乎所以,若放在往日,这样的自嗨或许不用顾忌,然而放在如今恐怖袭击频发的英国,这样的环境让恐怖分子如入无人之境,不想成为恐怖分子的“羔羊”都难。
博罗市场
硬件
除了民众脑中防恐意识的弦还不够紧,英国在反恐硬件和制度上的欠缺也广为诟病。
比如,英国人普遍认为,地铁是恐怖分子最容易钻的漏洞。教训犹在眼前,2005年7月7日,恐怖分子造成伦敦3辆地铁爆炸,致使52名乘客遇难,700多人受伤,当时“基地”组织声称对事件负责。
尽管,100多年前,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延伸开来,且伦敦地铁一直以布局四通八达,不受路面交通堵塞影响的优势,成为伦敦人,尤其是上班族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伦敦地铁的基础设施老旧,所有地铁里几乎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无法接听电话,更无法上网,人在里面便失去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系,一旦发生恐袭,信息传递都成问题。
更严重的是,伦敦的地铁没有安检这一关键环节。伦敦数千个地铁入口既没有类似机场那样的安检扫描设备,也没有负责安检的人员,哪怕是抽查和象征性的检查。任何人,只要买了票,都可以随意而自由地进站乘车,手里的大包小包和一切物品,也可轻而易举地进入。即使你身上装着爆炸物进站,也不会被任何人发现,更不会被拦截入内。这一安全上的漏洞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
好在,这次恐袭事件后,在伦敦的主要地铁站口,已经有警察在执勤巡逻,但也仅仅是流动性的巡逻而已,对试图制造爆炸的恐怖嫌疑分子可能是一个心理上的震慑,但并不涉及安检这一重要步骤,依然没有任何的进站安检措施,心理素质稍好的恐怖分子,照样可以不受任何阻拦地进站制造事端。
有英媒透露,英国警方获悉,有数百名赴叙利亚和伊拉克参加圣战的人员“回流”到了英国境内,这些人正“跃跃欲试”,准备在英国大干“一番事业”,他们对英国构成的威胁是“现实和巨大”的,而地铁是最容易下手的“薄弱环节”。
反应
此次恐袭后,英国风声鹤唳,首相特蕾沙·梅主持召开代号为“眼镜蛇” 的紧急内阁会议,研判形势,商讨对策,出台了有四点内容的针对性打击恐怖活动措施,被英国《伦敦旗帜晚报》解读为英国打击恐怖主义进入“新纪元”。这些措施中,填上安全漏洞、补齐防范恐怖主义体系“短板” 的用意十分明显。
譬如梅强调要重新审核反恐策略,“我们面临的威胁性质更加复杂、更加碎片化、更加隐蔽,特别是在网上,英国需要制订相应的策略”,并承诺保守党如果胜选,将重新修订相关反恐法案,赋予警察和反恐部队更多权限等。梅的讲话,恰恰反应出英国此前及眼下在安全体系存在着诸多制约有力打击恐怖活动的因素。此话怎讲?且听岛叔慢慢道来。
这次伦敦恐袭后,有目击者称10-15分钟,才看到武装警察入场。随后,警方证实,不到8分钟,英国反恐部队便赶到现场并成功击毙3名歹徒。为什么要强调到场时间,这里就要说一说英国的反恐部队和行动机制。
英国的反恐部队有好几支,如陆军特种空勤团、 “海格力斯行动队”(也叫大力神行动队)等。但英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任何武装力量在英国本土展开行动前,都必须获得政府“眼镜蛇”紧急会议的授权,这一限制约束了它的紧急反应。因此说,第一到现场的,还是普通警察,他们不需要“眼睛蛇”紧急内阁会议的授权。
参加这次打击恐袭活动的,是“海格力斯行动队”。有英国媒体表示:“他们也许不用面对遭到法律指控的烦恼,但持枪的危险性和争议性依然存在”。如BBC透露,8名反恐士兵共射出了50发子弹,除了成功击毙 3名恐袭凶手外,也有一位平民被流弹打伤,幸好没有大碍。其实,在反恐问题上,英国政府一直在走钢丝,既要保证安全,又要防止滥用司法权力、侵犯公民自由。早在2011年,英国就曾因是否废除反恐法案内涉及处置恐怖嫌疑人的“控制令”条例而大动干戈。巧的是,当时也是特蕾莎·梅主政内政部之时。
除了武装力量在行动上的限制,英国警察也面临着窘境,人手不够。此前,就曾有新闻爆出,由于英国政府近年大幅消减公共开支,甚至不断压缩警犬数量,有警察不得已扮警犬学狗叫,吓唬嫌疑人。要知道,英国政府大幅压缩警察人数正是现任首相特蕾莎·梅主政英国内政部时的重要举措。结果,政府因为缩减警力资金而饱受批评,更导致大量警力流失。特蕾莎·梅可能没想到,自己搬起的石头,到头来砸了自己的脚。
如今,英国大选日渐临近,借着维稳不利,老对手工党党魁科尔宾也猛踩特蕾莎·梅,其在讲话中抨击梅说:“你不可能省着钱就保护了公众”。说白了,便宜没好事这话到哪都成立。
此外,在防范恐怖活动的情报工作上,除了由大名鼎鼎的军情五处、军情六处负责,并由伦敦警察厅进行配合外,英国内政部也有一个“预防行动”,主要在外围进行防范。曼彻斯特爆炸案的制造者阿贝迪,原本就属于“预防行动”跟踪关注的对象,但他最终却成了“漏网之鱼”,英国《卫报》称,这折射出“预防行动”机制也存在着漏洞。
亡羊补牢,无论如何,今年以来,英国频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为其安全敲响了警钟。恐袭事件也暴漏出安全防范上的疏漏以及人们警惕意识的淡漠,如果这些因素不克服,恐怕还难免会发生类似的不测事件。
(来源:侠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