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经观察 | 中国高压金融监管告一段落了吗?

text

亚太日报记者 张钟凯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在经过资本市场近期持续的“股、债、商”三杀之后,金融监管者终于出来告诉大家不要慌张了。

银监会周五发文指出,在监管政策的实施上,银监会开展监管行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银行业风险实际,科学把握力度和节奏。在开展监管行动同时,充分考虑银行业风险实际把握力度和节奏。

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间安排4至6个月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同时对新增、存量业务实行新老划断,明确表示“市场没必要紧张”。

同日,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未来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

同时特别指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不能跟发达国家简单比较,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而且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是不能划等号的。

除了表态,央行近期已经放出实质性的市场安抚动作,央行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将连续10个月净投放,为迄今最长的投放周期。

银监会和央行的共同发声是为了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恐慌引发金融风险。4月份以来,一行三会联手推出系列金融严监管政策,媒体也是持续发声,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恐慌,股市过去一个月下跌超5%,一度逼近3000点大关。

金融监管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明显。周五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增社融1.39万亿,较上月大幅减少,主要源于表外融资大幅收缩,委托、信托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分别较上月少增2087亿、1640亿和2044亿,反映金融监管对前期表外业务的大举扩张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金融监管除了作用于表外融资,其所引致的债市调整和信用利差猛增,对直接融资也产生了持续的抑制作用。

可见金融监管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而且近日陆续公布的早期经济指标显示,受金融监管对投资的影响,4月份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出现了疲软,那么,高压金融监管要告一段落了吗?

短期内来看,一行三会会加强监管协调,高压态势会出现缓和,但金融监管态度的真正软化或要等到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金融监管政策逐步落地之后,因为当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混业监管难题还未解决,共同监管是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机构业务领域交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后的一个必然选择,而且企业杠杆率过高和刚性兑付的症结始终没有有效突破,错过了当下的窗口期,后面整治起来会更加麻烦。

就此来看,监管目的还未达到,仍然任重而道远,后续监管压力的缓和仅仅体现在对存量杠杆风险的防范上,但并不代表本轮监管周期的完结,实际上央行也在报告中指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有效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

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整顿过程已完成30%,后期市场冲击应该不会像过去那么大,“钱荒”发生的可能性也很低。


作者张钟凯,系新华社对外部经济室记者,专注于国内宏观、产经和代表性企业的中英文动态与深度报道。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