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路在腳下——習近平訪美足跡回顧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金秋。飛越浩渺太平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如約到訪。

落地西雅圖,天邊朝霞剛剛褪去。報攤上,《華爾街日報》售賣一空。習主席接受這份報紙的書面採訪文章,有這樣一段話:“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這兩個‘大塊頭’不合作,世界會怎樣?”

歷史也曾面臨相似的問句。卓越的老一代領導人,作出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抉擇。

43年前,中美關係破冰。北京機場,尼克松總統向周恩來總理伸出手:“我是跨越太平洋與中國人民握手。”

36年前,中美建交伊始。鄧小平在大洋彼岸掀起“旋風九日”。會見記者時,他意味深長地說:“現在兩國人民都在握手。”

今天,中美關係的指針,走到了新刻度。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此訪,世界不僅關注中美如何相處,更矚目由此牽動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全球經濟脈動、世界格局走向。

世界目光追隨著習主席的身影,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從西雅圖到華盛頓。

一條破浪前行的增信釋疑之路

這個夜晚,在中美關係史冊中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24日,華盛頓特區,皓月當空。習主席同奧巴馬總統散步走出白宮,穿過賓夕法尼亞大道,緩步走向布萊爾國賓館。

當晚,奧巴馬總統舉行小範圍晚宴,隆重歡迎剛剛抵達華盛頓的習主席。

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談合作,不回避分歧;講當下,更著眼未來。

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各異。中美接觸面越來越多,摩擦也越來越多。習主席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看待分歧矛盾,寥寥數語,透徹深邃。“看待中美關係,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不知不覺,3個小時飛逝。

2013年,莊園會晤。兩國元首以政治擔當和智慧,共同作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抉擇。

2014年,瀛臺夜話。習主席放眼長遠:“我們不能讓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於早期收穫,還要繼續向前走。”

春去秋來,攜手耕耘。

25日一早,兩國元首再聚白宮。南草坪,秋風習習,五星紅旗高揚。習主席致辭說,我這次訪問美國,是為和平而來,為合作而來。中美關係正站在21世紀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合作共贏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

這一天的白宮,主題詞是中國。

橢圓形辦公室,兩國元首促膝暢談。內閣會議室,會談成果豐碩。

玫瑰園裏,等待吹風的記者們翹首以待。共見記者環節,被譽為元首會談的“風向標”。今天,將會釋放怎樣的信號?

兩國元首面帶微笑、健步走來。他們直陳熱點,分別羅列了會談中達成的諸多共識。奧巴馬總統說:“我們就存在分歧的領域所展開的坦誠對話有助於加深理解,避免誤解誤判,併為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

敏銳的記者們,捕捉到了玫瑰園微妙的變化。挑釁的話語少了,理解的聲音多了。這一結果,符合更多人的期待。

早上歡迎儀式上一句致辭,奧巴馬總統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我願重申,美方歡迎穩定、繁榮、和平的中國崛起。”

暫別白宮,習主席來到國務院。歡迎午宴溫馨祥和。拜登副總統談起中美關係態度樂觀:“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健康的競爭關係”。克裏國務卿同樣表示:“只要開誠佈公、求同存異,完全可以克服分歧,取得更大合作成就。”

接著,轉場國會山。習主席聽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看法,頗有感觸:“我們要把一個更加美好的中美關係留給子孫後代。”

傍晚,折返白宮,出席奧巴馬總統舉行的盛大國宴。

國宴,政要雲集、名流薈萃。奧巴馬總統講了一個故事。

抗戰期間,援華的美國飛行員迫降,中國村民們冒險挽救,並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喻唇亡齒寒。奧巴馬總統引申說,希望美中兩國也能像一隻手上的兩個指頭一樣。

一條方興未艾的互利共贏之路

西雅圖,會見華盛頓州政要時,習主席講到了“柳林海”號遠航。

1979年4月18日,兩國海上航線中斷30年後,中國的第一艘貨輪停靠西雅圖港,人們在料峭寒風中等待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

打開大壩,生機奔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太平洋上晝夜交織。經貿合作的統計數字不斷翻新。全球經貿“洋流”亦隨之而動。

23日,西雅圖。習主席僕僕風塵。把脈世界兩大經濟體的合作,他要到第一線去看看。有三句話,格外耐人尋味。

——準備好飛了嗎?

參觀波音公司商用飛機製造廠,習主席健步登上即將交付廈門航空公司的波音—787飛機,細細察看。

聽說舷窗是中國生產的,他輕觸屏幕,耐心等待舷窗變換亮度。商用飛機公司總裁康納說:“全球超過8000架現役飛機都採用了中國生產的波音零部件和材料。”

座椅旁,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竟是30年前他同廈門航空公司同事的合影。美好時光珍藏心底,習主席感慨析之:“當時,我擔任廈門市常務副市長,分管廈門航空公司,參與了組建和初創階段。初創階段是利用國際貸款發展的,當時也就幾架、十幾架飛機。現在發展到了這個規模!這是中國航空業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

“大河有水小河滿。相信中國的航空市場一定會與波音公司比翼齊飛。中美經濟一定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坐進駕駛艙,手握操縱桿。習主席目視前方,他微笑著問身旁的飛行員:“準備好飛了嗎?”

——中美航船也當破浪前行、同舟共濟。

波音和微軟,習主席形容為“一硬一軟”。

走進微軟公司總部,在氣象數據可視化系統前,工程師的問題引起了習主席夫婦的興趣:“在艾奧瓦時,您遇到龍捲風了嗎?”滑動屏幕,點擊“1985年”:“5月30日那兒有一場大龍捲風。”習主席回憶說,我是5月中旬離開的。這項技術很有實用意義。

運用3D“全息眼鏡”,電腦裏的摩托車竟“跳”出屏幕,在地板上立體設計。習主席讚嘆道:“非常奇妙!希望同中國的夥伴深化合作,生產更多惠及人類生活的智能產品。”

微軟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柳林海”號的3D打印船模。習主席端詳著,意味深長地說:“中美航船也當破浪前進、同舟共濟。”

中美航船的方陣裏,網絡之船是矚目焦點。《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文章中,習主席釋放出明確信息——

“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國是黑客攻擊的受害國。中國政府不會以任何形式參與、鼓勵或支持企業從事竊取商業秘密行為。”

“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只要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不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我們歡迎外國企業在華發展,尊重和保護外國企業合法利益。”

此時,微軟公司大廳,第八屆中美網際網路論壇正在進行。叱吒風雲的網絡“巨頭們”,早已從前一天的書面文章中讀出風向。面對他們,習主席更多強調了同舟共濟之意:“中美都是網絡大國,雙方理應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就網絡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打造中美合作的亮點,讓網絡空間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長期穩定的中高速增長。

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習主席聽得多、記得多。企業家們的微觀故事,一筆筆勾勒出中國改革開放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宏大圖景。

習主席向他們傳遞了三方面信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將會越來越大;中美經貿合作有著巨大潛力。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1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的基數上增長7%,相當於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規模。”“中國經濟有巨大的潛能、迴旋餘地、內在韌性,完全有條件長期保持較高水準的增長。”……

華盛頓,習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達成的49項訪美成果清單,是新型大國關係看得見、摸得著的進展。

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被白宮官員稱為“頭等經濟要務”。此訪,“中美兩國同意強力推進談判,加快工作節奏,以達成一項互利共贏的高水準投資協定”;SDR(特別提款權)籃子關乎話語權,此訪,“美國重申在人民幣符合IMF現有標準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幣在SDR審查中納入SDR籃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經濟深度交融,已成大勢浩浩蕩蕩不可逆轉。

一條情誼綿長的人民友好之路

浩瀚太平洋,擋不住中美人民的交往和並進。

循昔日足跡,23日下午,習主席走進塔科馬市林肯中學。

城市變了模樣,但撲面而來的熱情,把思緒一下子拉回到20年前。“我們一個福建省代表團一路走來,偶然的機會來到這裡,由此結下終身之緣。”

這次重訪,不僅是追憶,更蘊含深意。他想聽一聽美國民眾尤其年輕一代的心聲。

球場邊,為活力四射的橄欖球運動員鼓勁加油。課堂上,聽授課老師講述自己和中國的情緣。習主席建議說:“你可以架設一座橋梁,把中國和美國聯結在一起,把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聯結在一起。”

報告廳,迎著台下無數雙明亮的眼睛,習主席借帶來的三份禮物,殷殷囑咐。

第一份禮物,書上的中國。習主席帶來一批關於中國的書籍。“讀書時代是人生的一個黃金期,青春豈能常少年!”他和孩子們分享了年少時的經歷:“我曾經停下學來去當農民。即便那個時候,在山上放羊也要拿一本書,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第二份禮物,腳下的中國。“歡迎大家到中國,體驗和感知中國,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國,也希望你們熱愛中國。我願邀請林肯中學100名學生明年到中國去做客。”

第三份禮物,乒乓球球桌、球具。“小球帶動大球轉,中美重新交往的大門由小球撞開了。希望兩國青少年通過傳承‘乒乓外交’精神,繼續為中美關係的大廈添磚加瓦。”

掌聲如潮水般一次次奔涌。史蒂克蘭德市長激動不已:“正是您和無數中美人民個人的故事,才使我們走在一起。”

今天,無數人的故事,架設起跨越太平洋的橋梁。中美間每17分鐘就有一個航班起降,每天上萬人穿梭來往。

22日晚,西雅圖盛大歡迎宴會,各州友好人士紛至遝來。演講時,習主席說:“在漢字中,‘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中美友好,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

中美地方交往生機盎然,習主席有著切身感受。

30年前,他借住馬斯卡廷市百姓家中,結下一段友情。3年前,他冒著雨雪重回那裏,同老朋友重逢。

在白宮歡迎儀式致辭中,習主席回憶起老朋友們樸素的一句“友誼是一件大事”,感染了現場:“我真切感受到了中美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真摯感情,這讓我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抱有充分的信心。”

他在馬斯卡廷市獲贈的“金鑰匙”也仿佛真的起了作用。“中美地方交流合作的大門一經打開,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再把它關上了,相反,這扇門只會越開越大。”今天,中美之間已有43對友好省州,200對友好城市。

習主席出席了正在西雅圖召開的中美省州長論壇。深知地方合作對發展國家關係有著重要作用,他向與會的中美省州長提出三點建議:“要有效利用中美兩國經濟巨大體量帶來的機遇,要共同分享中美兩國改革發展的政策利好,要努力發掘中美地方優勢互補的潛能。”

故事在延續。

歡迎儀式檢閱途中,習主席路過一群觀禮孩子。他們紛紛伸出小手要同“習爺爺”握手。一個女孩不知給“習爺爺”說了什么悄悄話,歡呼雀躍。

華盛頓育英學校孩子們眼中,中國遙遠又親切。他們應彭麗媛和米歇爾邀請,走進美國國家動物園。大熊貓憨態可掬,融化了孩子們的心,也讓彭麗媛感嘆:“我能感覺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喜愛、對中國的嚮往。友誼的種子發芽了。”

訪問成果清單裏,“十萬強”計劃延伸至美國中小學,“2020年爭取100萬美國學生學中文”……中美交流的春風吹綠了滿山坡的小樹。

一條蹄疾步穩的民族復興之路

放在歷史長鏡頭下審視,一系列大事件,恰逢都在這個金秋9月。歷史的耦合,蘊含深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聯合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參與締造的新的國際秩序,風雨歷程70年。

一次特殊時空節點上的歷史性訪問。世界希望傾聽中國,中國希望告訴世界。

面對國際社會紛繁的雜音噪音,習主席在西雅圖演講時用6句話來說明中國的政策取向、發展走向:“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中國繼續推進反腐敗鬥爭,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美關係早已超越雙邊範疇。訪問美國,也是站在面向全球的舞臺,告訴世界,中國在走一條怎樣的民族復興之路。

一條開放的路。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習主席打了一個比喻:“就像阿里巴巴芝麻開門一樣,開開了就關不上了。”

向世界發出這一堅定聲音,源自他對中國發展內在邏輯的深刻把握,也源自梁家河小村子裏的7年時光。

十幾歲時到梁家河插隊當農民,“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裏、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親們最需要什么!”

今年春節,他回到這個小村子,巨大變化讓他欣喜: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沒有改革就不會有動力,沒有開放就不會有進步。他把融匯開放理念的“一帶一路”帶到了大洋彼岸:“‘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我們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一條合作的路。

“合作”漸成高頻詞。習主席說,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奧巴馬總統強調說,美中兩國齊心協力,將使世界更加安全、繁榮。

此行一大亮點,是將分歧轉化為合作。

比如,網絡安全問題。西方時常借此影射、攻擊中國。而此行,中美元首達成共識,中美在網絡安全領域有共同利益,應該打造成合作的增長點,而非爆發衝突的摩擦點。

比如,反腐追逃問題。中美反腐敗和執法部門間合作邁出一大步。習主席態度堅決,反腐沒有什么權力鬥爭,沒有什么“紙牌屋”;要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罪天堂”。

一條責任之路。

做負責任的大國,起建設性的作用——中國步履堅實。

訪間,習主席有兩句話,正是中國責任觀的生動寫照。

“中國經濟早已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是世界經濟的貢獻者。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有全球效應,我們應該有全球責任。”

“當今世界,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有世界好,中國才能好。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和挑戰等方面,中國都沒有缺席。”

隨著中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國際體系建設中,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中國會不會挑戰威脅現行國際秩序?

習主席清晰闡述了他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深入思考:“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中國沒有這種想法,也不會這樣做。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這種改革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

風物長宜放眼量。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從莊園會晤,到瀛臺夜話,再到白宮秋敘……下一次,中美元首又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期盼?

路在腳下,希望在不遠方。(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 溫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