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 千禧一代热爱旅行 但这感情有点复杂

亚太日报

text

一直以来,旅行似乎是千禧一代的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譬如大家熟知的“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不仅在中国年轻人中容易引发普遍共鸣,也是美国千禧一代某种意义上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心态。

但,这样的洒脱某些时候也会招致批评。在美国,知名投资人、企业家约翰·拉普顿在今年的《企业家》杂志上撰文称,千禧一代的未来看起来有些“黯淡”,他们的做法会让自己距离百万富翁的梦想越来越远;《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和演说家Grant Cardone则向他们给出更为直白的建议:跟着钱走,让钱促使他们控制自己的收入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商机。

从这个角度看来,曾被贴上“热爱旅行”标签的千禧一代,如今似乎陷入了一种矛盾的两难困境中:他们越是遵循“停下来看看风景”这样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生活态度,却越容易被指责为“萎靡不振”;而他们越是努力地找出面对现实问题、持久忍耐的方法,却越容易被称为“重视权利”(entitled)的一代。对于旅行价值的重视,并不会有助于减轻千禧一代的困境,反而会招来更多认为他们“不满”甚至“逃避”现状的议论。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千禧一代对于旅行的热爱究竟象征其玩世不恭的价值取向,抑或是实用灵活的生活态度?也许,这要更多从千禧一代的想法去看待问题,也需要观察旅游行业对于新趋势的反应。

外出旅行=逃避?

擅长人力资源领域的作者Sarah Landrum曾在《福布斯》撰文分析,大多数价值观层面的理解诞生于相通的生活经验。具体来说,由于社会条件、网络发达等原因,千禧一代从小就能接触、了解世界上更多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这样的成长经历也许并不一定让他们变得更加宽容或理性,但一定会让他们有一种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判断。因此,套用上一代人的思维逻辑去分析下一代人的行为模式,并非总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Grant Cardone曾做出这样的推断,千禧一代热爱旅行,“吃着泡面从一间青年旅馆换到另一间”,是因为他们对生活“毫无目标”。但Sarah Landrum对此提出不同意见。她指出,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只因为在家里无所事事才选择出门旅行,而是旅行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是千禧一代们选择投身的人生目标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状态或理想,但在当下,对于很多出游的千禧一代而言,旅行并非为了逃避生活,而就是生活本身。

商旅休闲化(Bleisure)趋势

有些千禧一代专门腾出一段时间安排旅行计划,而另一些年轻人,则选择了利用工作出差的机会给自己见缝插针地放个假,由此诞生了一个旅游相关的新名词:Bleisure。它是“business”(商务)和“leisure”(休闲)两个名词的复合词,可以翻译为“公差私假”或“商旅休闲化”,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商旅人士,乐于在因公出差的日程前后,利用周末或个人休假时间叠加一段私人休闲旅游,既能劳逸结合,也可顺便节省部分出游的费用。

在大多数人看来,频繁的商旅出差往往意味着疲惫地奔波在路上,但随着商旅人士越来越年轻化,这样的现状也许会因此改变。根据缤客网的商业调查显示,30%的商务旅行者乐于接受一份有着更多出差机会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的报酬更低。

这样的结果与日渐兴盛的“Bleisure”旅行相关。据大通万豪信用卡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 78%的千禧一代有意在商务旅行中安排一些个人休闲旅游 ,其中,有60%参与调查的人认为,短时间的休闲旅游可以让他们放松精神,跳脱出紧张的工作日程之外,静心思考,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工作。而在50~70岁之间的人中,只有49%的人有这样的想法。

旅游行业已经注意到这样的趋势,并推出相应的服务和措施,在中国,这样的变化也已出现,例如界面新闻曾报道过的哈尔滨松北香格里拉酒店。与此同时,许多有着年轻员工的企业,也开始颁布更为灵活的政策,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57%的公司会针对20~30岁之间的员工推出特别福利,在商旅出差前后给予一定的私人假期。

人工智能旅行服务公司Mezi前不久的研究显示,74%的商务常旅客希望他们的差旅预算中,可以包括针对个人活动和娱乐的预算。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wapnil Shinde说,“增加少量的个人预算,鼓励员工在商旅途中参加一次健身课程,或是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将为商旅工作本身带来很大的不同。”

从这点看来,无论遭受批评与否,千禧一代对于旅行的热爱,都已作为一种实用的生活方式对现实产生着长远的影响,并且,这样的改变仍将继续。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