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參賽名額一號難求 路跑產業成資本競逐藍海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杭州馬拉松是第一次參加,昨天我騎著自行從沿著賽道走了一遍,感覺賽道周圍非常漂亮,周圍的風景都非常好。”跑完半程馬拉松的徐明說,下一次他還想來。

能參加今年的杭州馬拉松,事實上徐明已經非常幸運。根據浙江省體育競賽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杭州的馬拉松總報名人數為67711人,由於取消了短程馬拉松,許多想跑短程馬拉松的跑友只能選擇小馬拉或半程馬拉松項目。其中報名半程馬拉松的人數接近2.2萬人,相較於半馬8000個參賽名額,個人中簽率不足40%。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中,63118名報名者創造了國內全程馬拉松報名人數的記錄,最終實際參賽名額不足3萬。在淘寶網上,上海國際馬拉松半程名額被賣家以500元到2800元不等在售賣,而求購馬拉松名額的買家也並不在少數。

一邊是“馬拉松熱”導致參賽名額一號難求,另一邊則是馬拉松比賽的全面開花。據浙江省體育局不完全統計,浙江省今年要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多達60餘場,其中千人規模以上的就有20多場,很多城市都是首次舉辦馬拉松賽事。

是什么助推了馬拉松的井噴?客觀原因是國家對於賽事申辦的“鬆綁”。國務院2014年下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鼓勵群眾性體育賽事向社會開放。中國田徑協會據此變革了管理模式,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降低了準入門檻,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加。

“以往開展這項賽事,需要從地方體育局到國家體育總局層層上報,雖然確保了賽事的規範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它的發展。”浙江省體育局競賽中心主任龍江說。

賽事“鬆綁”,隨之而來的是社會資本的積極涌入。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與足球、籃球等專業賽事高昂的運營成本相比,以馬拉松賽事為代表的路跑產業有望以最小的代價率先在體育產業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在各大體育賽事中,馬拉松在聚集高人氣的同時,運營成本卻相對較低,它不像一些綜合體育賽事,需要場館建設等,總之性價比很高。”杭州馬拉松獨家運營方智美體育副總經理尹浩說。

據了解,組織一次杭州馬拉松規模的馬拉松賽事,投入成本約在2000萬元。尹浩介紹說,目前賽事營收主要包括三方面,除了最直接的收入來源報名費和贊助商之外,還有賽事相關衍生服務。“比如說賽事會涉及到運動員的吃住行,這些都是賽場之外的。”尹浩說,體育產業在中國還剛剛起步,賽事衍生服務未來有望佔到賽事營收大頭。

從2011年的33場到2015年的120場,5年的時間裏,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產業在中國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馬拉松門坎比較低,也符合全民健身的理念,再加上對於城市的宣傳作用,這也是馬拉松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的原因。”尹浩說。

易觀智庫分析認為,體育產業不再僅僅是傳統企業的戰場,以阿里巴巴、樂視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搶灘體育產業,已經將網際網路+體育推向了風口。尹浩表示,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行業,未來也必將引來群雄逐鹿,從而成為資本競逐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