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在军事领域动作频频,企图打破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的限制,扩大其政治军事影响力。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安保法案、连续多次增加军费预算等等,使得日本自卫队的能力不断提升,活动范围持续扩大,远远超出“个体自卫”需要。
据美国之音7月28日报道,近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秘密”签署《防卫装备品与技术转移协定》,意图深化两国防务技术合作。日德两国相去万里,远隔重洋,却依然携手防务合作,令人警惕。
悄无声达成协议
据德国外交政策网站7月28日报道,由于日本武器市场不断扩张,而德国也在扩大和日本军队的合作,不久前,德国国防部和日本方面签署了“深化防务技术合作”的协议。日本驻德国大使八木毅和德国副国防部长凯特琳·苏德尔共同签署《防卫装备品与技术转移协定》。由于德国方面要求保密,本协定日本防卫省既没有预告也没有公布,仅仅是外务省事后在网络上刊登了相关内容,而相关的报道稍晚才出现。
美国《防务新闻》7月25日刊文称,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军事技术转移协议自2015年就开始谈判,直至今年7月17日终于签署该协议。根据协议,日德双方将在“防卫装备品及技术的联合研究、联合开发、联合生产和加强其它安全及防卫合作方面”加强联合。
德国官方发言人表示该协议还未涉及具体的武器装备计划,但日本方面对此“高度重视”。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防卫省官员表示,“将与德国合作提高研制武器的能力,这对未来有积极意义。”日本有关媒体认为,此举“将为国防科技发展开辟大门”。
自2014年制定《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日本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英国、法国、意大利七国签署类似协定,并且德日双方的军事互动也早已开展。德国外交政策网站称,德日两国军事合作目前涉及多个领域,两国海军保持经常性的互访联系,有时还进行联合战术演习,并相互派遣士兵到对方国家参加训练,共同打击海盗等等。这些为本次签订协定打下了基础。
除了武器装备技术层面的合作,日德还将成立联合委员会,确定未来合作项目。该委员会成员来自两国的经济、外交和防务部门。
冷处理难掩野心
美国《防务新闻》指出,近年来日本扩大了全球防务伙伴关系的搜寻半径,不仅与美国进行合作,还不断谋求与欧洲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对此,德国之音24日撰文分析称,日本近来寻求多元化和扩大化的安全伙伴关系,是因为其面临着日益强大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局势所造成的双重威胁。
《俄罗斯报》则认为,日本主动塑造“安全威胁”的系列行为,无非是在掩饰其日益壮大的政治军事野心。而挑起亚太地区的热点冲突,将为日本巩固地缘政治阵地和扩充自卫队提供充足的借口。
“德日乃至欧洲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日本。安倍政府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对外军事合作和武器的出口,在军事上野心勃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分析认为,“相较于此前与英法等国的防务合作,德日之间的谈判低调而进展迟缓,原因就在于德国在这方面表现十分谨慎。”
虽然德国军火企业从多年前起就致力于更好地进入日本武器市场,但受制于国内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取得突破。据报道,迄今为止,德国对日本的武器出口还很少,其规模一直停滞在每年几千万欧元的水平。美国之音分析称,本次日本与德国缔结协议过程十分低调,其原因“是依照德国要求,因为德国国民一向反对扩大武器交易”。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日本与德国以及其他欧美国家进行防务合作,一方面是通过武器的进出口,刺激本国军工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合作来推动双方军事合作机制的建设。以此来提高日本在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中的地位,最终实现其军事大国的野心。
无约束加剧紧张
日本同德国之间的防务合作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吗?目前来看,并非如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从以往经验看,日本想要与他国成为伙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从技术合作开始。透过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结成与他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已经成为日本的“套路”。
崔洪建认为,本次德日之间虽然只是签署了武器技术方面的合作协议,双方防务合作还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但这不是个好的开始。他说,“日本与英国、法国等国在防务合作上走得更快,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两国间外长、防长磋商(2+2)的常态化机制。虽然德日在政治军事间还没有实现‘2+2’磋商机制,但这次防务技术上的合作无疑是开了不好的头。”
近年来,日本一直试图摆脱和平宪法的制约,通过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吕耀东说:“日本已经超越美日同盟的关系,与北约等组织和国家进行军事合作,给亚太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平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性因素。这也恰恰证明安倍打着所谓的‘和平主义’旗号破坏和平。此举与当前国际社会通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主流模式相背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