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香港公司頻“撞名” 南下投資需明辨

新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改制以儘快赴港上市的平安證券,遭遇“被收購”烏龍。一則關於“中國信貸等將組成財團收購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6.58%股權”的消息,在內地和香港投資界引發熱烈討論。

然而,彼平安證券非此平安證券。與在香港上市卻不得不改名的中原證券遭遇類似,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還未登陸香港主板市場,就已經因與香港已上市公司“撞名”引發系列烏龍。隨著兩地資本市場聯繫越來越緊密,不斷出現的內地公司與港股公司撞名的情況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平安證券集團(控股)”與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證券就曾不止一次因撞名引發誤解。

2016年3月16日,港股上市公司平安證券集團(控股)發佈公告稱,旗下間接全資子公司——平安證券在內地成立外資參股公司,引發“中國平安擬在內地成立外資參股公司”的誤解。此事引發了平安證券的緊急澄清:中國平安全資子公司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旗下中國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與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未有任何關係。

平安證券集團(控股)前身其實叫“盛明國際”,2015年,盛明國際收購了持有香港本地券商平安證券有限公司的GRAND AHEAD FINANCE LIMITED,將公司股票中文名稱改為“平安證券集團(控股)”。而香港本地券商平安證券有限公司成立於1970年,是一家證券經紀及財務顧問公司。

由於與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證券撞名,每當內地的平安證券公佈重大事項時,平安證券集團(控股)的股價也會出現劇烈波動。去年6月,中國平安宣佈同意控股子公司平安證券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赴香港聯交所主板IPO時,平安證券集團(控股)股價一度連續大漲兩天,漲幅接近30%。

“兩家公司名字太像了,投資者很容易混淆,當然也不排除有資金利用其與內地公司‘撞名’炒作股價。”有資深港股市場人士表示。

平安證券似乎私下與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溝通過多次,平安證券集團(控股)的公告顯示,去年8月,香港公司註冊處就曾以“Ping An Securitie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與某些公司“太過相似”為理由,通知平安證券集團(控股)改名,後者隨後將公司在香港經營業務的中文名稱改為“萬安證券集團有限公司”,但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平安證券有限公司,因其名稱已使用多年,將一如既往使用該名稱服務金融業界,不因控股公司經營名稱改變而改變。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出,部分香港企業的歷史比內地企業更悠久,因此出現部分企業同名的情況很正常,也不違法,內地企業除非收購相關香港企業,不然兩家企業共同存在的可能性比較大。

其實,受到“撞名”困擾的並非只有平安證券一家,早在2014年,中原證券赴港IPO時就經歷過同樣尷尬。由於“中原證券”以及相關類似商標早就被香港中原集團註冊,為了避免糾紛,這家在內地以“中原證券”之名開展業務十數年的公司,在香港開展業務不得不放棄“中原證券”名稱,上市中文名稱也改成了“中州證券”。

“內地公司與港股公司撞名並非個案,包括港股南華集團控股、南華金融也很容易被內地投資者誤以為與內地的南華期貨有什麼關係,內地投資者南下買港股時一定要看清楚股票代碼,券商也有責任進行相關風險提示。”有深圳券商人士指出。(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