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欽州產業園:自貿區戰略下開創"兩國雙園"新模式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清石】在自貿區及一帶一路戰略號召下,全國各地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展開創新嘗試,其中不乏卓有成效者。隨著產業園經濟模式的升級,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共同開創的"兩國雙園"合作新模式,成為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先行探索和重要實踐。近日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市委常委高樸在接受《亞太日報》采訪時,表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從建園伊始就一直在努力創新,在探索打造中國第四代產業園區的同時努力為國家自貿區及一帶一路戰略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

帶有自貿區功能的第四代產業園區

對于第四代產業園區,高樸主任具有深刻的見解,他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開發園區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代園區屬于工業集中區,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這主要是以鄉鎮工業集中區為主;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工業園區開始發生變化,出現了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代表的工業新城區;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固有模式在不斷升級過程中,2005年前后,科教新城區成為了主流,產學研的結合更加緊密,廣州知識城就比較具有代表性,然而隨著時間的變遷,政策紅利逐漸減弱,自貿區戰略下,新型產業園區也隨之問世,這就是第四代產業園區的概念,既具有自貿區功能的新型產業園區。當然,第四代園區并非完全脫離原有的產業園,其實際上是在保留了原有園區集群化發展的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將自貿區的概念引入其中強化園區發展活力。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市委常委高樸

事實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最具特色的還不只是單單引入自貿區的概念,而是通過其獨特的區域定位與馬來西亞合作開創出了"兩國雙園"的合作新模式。

獨具慧眼的"兩國雙園"新模式

在接受《亞太日報》采訪時,高樸主任指出,打造第四代開發園區,應堅持"零起步、高起點、快發展",推進園區轉型升級和模式創新,實現園區高水平運作、高起點發展。中馬欽州產業園應以建設"北部灣自由貿易實驗區"為契機,積極整合各型園區特點和發展優勢,切實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推進城市功能性項目開發,注重科技教育與創新資源引入,更大力度推進中馬兩國合作體制和園區開發模式創新,努力探索建設具有自由貿易功能的我國第四代開發園區,加快形成高端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科教和人才資源富集區、國際合作和自由貿易試驗區。

具體而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將與欽州保稅港區一起,成為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作為對接東盟、促進投資貿易合作的示范基地。

同時欽州產業園將以"兩國雙園"為載體構建跨境產業鏈和服務鏈,通過欽州中馬園與馬來西亞關丹園的產業互動,在兩國口岸部門實行通關單一窗口制度、雙園內的企業制造品進入兩國免稅或選擇性征稅、雙園間企業之間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等,兩國上下游企業直接交流不交稅、兩國間特殊產品可獨立審查,指定進口口岸與加工場所,另外此舉還可促進招商投資,拓展與其他國家更多的園區合作。

高樸主任表示這種"兩國雙園"模式其實具有很強的借鑒參考價值,在成功推行的基礎上,未來甚至可以嘗試"多國多園"的形式進一步促進各自經濟的發展。 "兩國雙園"模式構建了中馬欽州產業園的獨特優勢,而中馬欽州產業園在管委會帶領下的創新遠未結束。

創新不息 探索中構建平臺型產業發展新模式

中馬欽州產業園實際上還在探索建立平臺型產業發展新模式。據了解,園區正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跨境服務業,整合技術、人才和資本要素,加快構建一批TFM(Technology- Finance- 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s)產業發展平臺,以"園中園"模式實施開發,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化布局和集群化發展。對于園區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持,園區通過創新金融手段扶持,支持與戰略股權投資基金或其他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園區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和成長。

高樸主任向《亞太日報》表示園區今后三年內將重點支持生物醫藥、光電新材料、新能源、衛星應用和科技創業園等一批重點產業發展平臺建設,通過設立多種產業投資基金,促進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加速入園,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