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粤西北的“空心村”,在南航的对口帮扶下,插上了产业腾飞的双翼,让村民们拔掉了穷根;而粤东的破旧山村,在企业的帮助下华丽转身成为网红打卡地,既记得住乡愁又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广东通过“万企帮万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企业各显神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速跑。
** 万企帮万村 合力拔穷根**
** “空心村”变百果园**
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的砂糖橘种植园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身穿整齐的制服,穿梭在果树之间,拿起砂糖橘对着镜头介绍,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是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的空乘人员,定期来这里帮乡亲们直播带货。
而在南航对口帮扶之前,文岗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全村共有148户、391位贫困户;文岗小学校舍和教学设施简陋;村里半数以上的旱地处于荒芜状态……
2016年4月,南航集团落实广东省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的要求,确定了南航深圳分公司与文岗村对口帮扶的关系。
南航集团驻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骆小川介绍,驻村以后,发现村集体没有一分土地资源,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而在工作队深入考察后,发现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火龙果、砂糖橘等经济作物,大家就集思广益,想着怎么样才能让文岗村“资源”变“资产”,“输血”变“造血”。
2017年6月,南航投资近65万元,与文岗村村委会合作建成第一个扶贫产业——60亩火龙果种植扶贫基地,采用“南航+村委会+合作社+社会能人+贫困户”模式,当年即帮助村集体增收1.57万元,贫困户增收3.6万元。
随后的几年里,扶贫工作队还引入600亩鹰嘴桃种植基地,建设了一个合作社,打造了一个扶贫商城。现在,文岗村原生态、无公害的禽蛋和水果等种植养殖产品走入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端上了城里人的餐桌。文岗村产业实现突破,贫困户大幅增收。2019年,文岗村脱贫出列。
22岁的文集民,爸爸妈妈和大哥都患有疾病,生活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他身上。自南航启动对贫困村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后,文集民被招聘到深圳南航宾馆餐厅工作。他努力学习面点手艺,家庭年收入突破了9万元,前不久家里还盖了新房。文集民现在对前景充满希望:“现在公司很帮助我、关心我,社保、公积金等都有了保障。明年我要继续学好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给爸妈过好一点的生活。”
近五年来,南航集团先后派驻5名扶贫干部,投入资金及物资近1000万元,为文岗村铺公路、建新居、装路灯、修广场,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还帮助村民外出就业、居家微商,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了致富梦想。
据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开发指导处处长林主伟介绍,“全省产业扶贫发挥了主导作用,特色扶贫产业发展规模空前壮大,实现了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产业。通过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这几年,珠三角六市共帮扶粤东西北12个市,1719个贫困村建成的产业扶贫项目5000多个,带动贫困人口27万人实现了增收。”
** 乡村振兴留住乡愁**
金厢镇位于汕尾市陆丰东南部碣石湾畔,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海滨小镇。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南下转战潮汕地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文化印迹。
近年来,由于“空心化”等原因,金厢镇自身产业发展不足,村镇公共设施匮乏、人居环境也较落后。
2016年,吕梁作为企业帮扶代表来到了金厢镇,他的任务是带领团队发挥设计、建筑等方面的优势,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谋划布局有序的产业发展空间,带动红色观光旅游,构建村庄公共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梦想很完美,现实却很骨感。刚进村的时候,吕梁面临了不少困难:“被狗追那都不算啥,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只能硬着头皮上。”
村里风俗比较传统,援建团队想在村子的古祠堂、宅门前方建一个村民广场,村民非常关注,也有很多的疑问,吕梁就与村干部一起跟村民逐条讲解,化解村民的疑问。
传统民居复原,需要使用一种传统特有的石材,可是吕梁跑遍了整个陆丰的建材市场都没找到,苦苦寻觅了一个月后,终于在千里之外的外省采购到了。
吕梁表示:“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当地的村民找回曾经属于他们的一隅乡石,当初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或许也是企业积极参与全省乡村振兴建设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援建项目团队用600天时间,对下埔村进行“针灸式”改造——在保留村容村貌的基础上,不进行大拆大改,把对村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今村民广场、足球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等一处处场所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
现在的金厢镇下埔小学,校舍一新、现代化设施齐备,还引进了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校长吴妙贤说,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了;下埔村足球场建成后,还举办了2019年金厢镇“贺岁杯”足球赛,吸引了两万多人来观战。
已经寂静了多年的粤东小镇,如今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热点。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派驻金厢镇下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淑新介绍,2019年到下埔村的游客达到了50万人次,村民的年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1000元多增长至2019年的15100多元。
在“万企帮万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珠三角企业纷纷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省共有2452家企业参加产业扶贫,帮扶人数超过44万人;建成扶贫车间1000多个,27万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雷彪介绍,2016年以来,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特色活动认捐的善款已经达到220多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的捐款达160多亿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到今年8月底,全省消费扶贫金额已经达243亿元,其中民营企业采购的金额占2/3。“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继续凝聚民营企业力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