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當婚介 日本興起寺院內相親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郭倩)在日本,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似乎變得越來越難,“獵婚”這樣的詞語應運而生。在多次相親失敗後,一些單身男女開始嘗試到寺院內相親。他們認爲持同樣想法、到寺院裏相親的人“更靠譜”,作爲婚姻介紹人的僧侶們收費也比“獵婚”機構要低廉得多。

寺院變身婚介會場

10月初的一個周末,約60名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的單身男女聚集在東京台東區天龍院的大殿內。

在完成制作禮品包裝結的小遊戲後,參與活動者會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在活動的最後,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名字、電子郵箱地址寫在卡片上,放進寫有中意對象姓名的信封中。

日本共同社報道,參加這次相親活動的男女平均年齡爲34歲。活動大受歡迎,“一席難求”,報名的女性人數是活動名額的5倍,男性人數是名額的3倍。

結婚晚、結婚難已成爲日本一大社會問題。日本國家人口與社會安全研究所2015年的調查顯示,年齡在18歲至34歲間的單身人士中,七成男性與六成女性稱沒有穩定的交往對象;近90%的受訪者希望結婚。

另一組數據顯示,1970年,到50歲時從未有婚史的男性占同齡男性的1.7%,女性占同齡女性的3.3%;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分別增至20.1%和10.6%。該研究所預計,隨著打短工、收入不穩定人群不斷壯大,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增至29%和19.2%。

“價格合適人靠譜”

一名在天龍院參加相親會的39歲女職員說,她遇到合適對象的機會很少,因爲“所有男同事都已婚”,而她生活在鄉下的母親希望她早日成婚,“想在去世前見到孫輩”。

她還說,婚介機構收取的費用一般在50萬日元以上(約合3.2萬元人民幣),實在付不起。而來寺院相親便宜得多,每次費用僅爲3000日元(約合194元人民幣)。“我沒有其他辦法了。我申請參加(寺院相親),希望真的有用,”她說。

38歲的木宮光史(音)是靜岡縣濱松市龍雲寺的副住持。在他發起下,若幹名年輕住持2010年共同組建“吉緣會”,開創了僧人提供婚介服務的先河。

當時一名朋友向他請教如何尋找未來伴侶,在回答了朋友的問題後,他萌生創立“吉緣會”的想法。

6年後的今天,全日本已有約800家寺院與“吉緣會”建立合作關系,靜岡縣、東京都、愛知縣和岐阜縣的多家寺院已舉辦過相親活動。11月,寺院相親活動將首次在大分縣舉行。

一名37歲、沒有穩定工作的女性認爲,“誠實的人會來寺院相親”。她說,因爲一個朋友在相親網站上被騙,所以自己不再信任網上的約會相親。

《獵婚難民》一書的作者韭澤秋子(音)說,在其他婚介場合,人們往往比較關注外貌、年齡和年收入等“指標”,對年齡在30歲以上、受夠了這種相親方式的人,寺院相親給了他們新希望。

寺院增收添“人氣”

開辟做媒這一業務也爲僧人們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日本佛教僧人的收入來源包括主持葬禮法事、追思儀式等。因佛教對人們的吸引力在逐漸減弱,寺院、僧侶們的收入近年減少,一些寺院面臨“生存危機”。

除了幫助有需求的人,一些僧侶也希望通過這一方式維持寺院的“人氣”。木宮光史說,20多歲到40多歲的人通常不來寺院,“通過相親,他們會對我們産生信賴”。

“吉緣會”網站上的調查顯示,自2010年以來,約有7000人參加過其組織的寺院相親,至少有95對男女由此結爲夫妻。(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