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7月25日消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7月24日在京联合举办“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蓝皮书发布会·新闻茶座,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各领域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与25家境内外媒体记者进行交流,并就记者提出的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回答。
今年5月出版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0)》指出,“美国加大对华全方位围堵、打压,在多领域制造矛盾摩擦,使双方关系遭遇建交40年来未有之复杂局面。”近期,中美关系紧张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卿表示,所谓的“美国对华政策失败”,是美国本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失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在华的很多美国企业仍然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很多民间人士也都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对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沈雅梅认为,所谓“对华接触政策的失败”,反映了美国希望通过接触政策使中国在经济上永远停留在价值链低端,这一点上现实与美国预期不符;美国希望在政治制度上改造中国,这一点美国现在也感到失望。所以,美国认为接触政策失败,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发展对华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意图。
从长期来看,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美国不能阻挡的;第二,中国追求改革开放、追求民主自由的步伐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美国不能将其模式强加给中国;第三,中国追求中美合作对话仍然是主流。沈雅梅表示,“希望现在的美国政府能够走出短视,回到现实当中,顺应潮流,应对变化,化解各种困难,创造更多前进的机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当前的中美关系形势不容乐观,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前也是中美建交以来面临挑战最大的一个时期,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麦卡锡主义沉渣泛起,开始制造所谓的“红色恐慌”。《中美建交公报》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中美制度不同,但事实上也并没有阻碍双方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因此,美方渲染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逢中必反,否定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关系,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事实,也不尊重历史。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中方提出了一些合作倡议,比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的合作清单、对话清单、管控清单。这是中国本着对中美关系负责、对未来负责的原则,提出中美应该朝哪方面去努力、共同对话和合作的建议,在中美关系当中扮演了纠偏的作用。当前美国的反华政策挡不住中美两国人民希望友好合作的历史潮流和大局,也挡不住国际社会愿意看到一个和平发展的中美关系,而不是一个对抗的中美关系的期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玲在回答有关中欧关系的问题时表示,在日前以视频方式举行的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都表现出致力于提升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当今世界面临单边主义威胁,中欧作为多边主义的共同推动者,未来在气候变化、伊核问题等领域都将加强合作。
金玲表示,因为双方在制度、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历史和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产生了一种双边关系中的非对称性,这也是中欧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在中国和欧盟45年的双边关系以及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多达70年的关系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足够的韧性,这种韧性能够有效地化解双方的误解。因此,双方合作的加强、相互理解的加深、共同利益的连接,能够有效缓解存在的问题。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应该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李自国表示,俄罗斯有俄罗斯的强国梦,中国有中国梦。中俄两国得出结论: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要保证两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中俄合作的基础不是反对美国,中俄两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因为它们影响到了中俄两国的发展环境。李自国表示,可以用三个词总结中俄关系的特点: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
阮宗泽表示,在面临越来越多全球性挑战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采取多边主义来应对全球性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国之间没有像以前那样进行合作,这是非常遗憾的。但是,凡是倡导在应对疫情上进行国际合作的国家,应对疫情的效果都要好于走单边主义的国家。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合作才是应对今天全球性挑战的人类最好工具。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