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赴欧洲勤工俭学的热潮。从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共有近1600人到欧洲勤于做工,俭以求学。
针对旅欧勤工俭学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参考消息》记者采访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
为中国革命积蓄力量
聂荣臻于1921年10月从法国来到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勤工俭学。他是来比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比较早的一个,之后又陆续有许多留学生从法国转到沙勒罗瓦劳动大学。
为什么当时会有一些学生从法国转到比利时来学习呢?根据聂荣臻回忆录的内容,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分析了其中两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当时欧洲经济萧条,找工作困难,学生们为维持生活做工多,读书少。与法国学校相比,沙勒罗瓦劳动大学费用比较低廉,而且这里还设有专门的寄宿宿舍,这在法国是很难争取到的。
二是政治环境原因。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但由于缺乏经验,活动受挫,陈毅、蔡和森等100多名学生被强行遣送回国,一些学生开始另谋出路。聂荣臻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从法国来到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