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銀行業迎利潤個位數時代 新興行業受追捧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面臨日益嚴峻的生存發展環境,銀行經營者要從簡單倒賣資金的錢商轉型為貼近親近實體經濟的真正的銀行家,不僅要放下身段,更必須撲下身子并足智多謀。”中國銀行業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在2016年1月24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銀行業》雜志共同主辦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5)發布暨"十三五"銀行業改革發展”研討會上這樣說。

據悉,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已連續公開發布年,旨在了解中國銀行家對行業局勢的判斷與思考,以及對市場發展和監管體系等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海內外金融界與監管當局、金融機構與公眾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了解,共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

《2015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包括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人力資源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公司治理、信息化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監管評價、銀行家群體、發展前瞻、同行評價和專題篇,共十四個部分。其中,專題篇針對存款保險制度、信貸資產管理、銀行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銀行業落實“三大戰略”和“營改增”等五個銀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訪談。

銀行業出路:差異化戰略下精耕細作

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發展結構失衡、產能過剩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等是銀行家最為擔憂的問題,這些問題共存的情況下,銀行業面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業準入開放、金融脫媒、監管趨緊以及資產質量惡化等諸多挑戰,規模高速擴張和盈利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約六成受訪銀行家預期未來三年銀行收入及利潤增速將降至個位數。

面對挑戰,銀行家們認為戰略調整重點在于“深化經營特色,實施差異化競爭”,2015年推進特色化經營、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內部精細化管理是銀行業三大戰略重點,銀行業在守好原有業務的同時,也在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內,近七成銀行家將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作為下一步業務拓展重點區域;向外,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優化產品和業務模式,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和“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育與建設”是中國銀行業海外發展重點關注項目。

同時,銀行綜合化經營也是銀行業承壓后的選擇,消費金融和金融租賃是優先考慮經營方向,“經營風險復雜化,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欠缺”和“綜合化人才缺乏,無法支持業務開展”是綜合化經營的兩大主要障礙。

銀行業持續承壓,在差異化戰略下精耕細作是銀行家的普遍選擇。楊再平提出銀行業須做到以下八點:

一要深入實體經濟,真正知曉貼近親近自己的客戶;二要善于發現并創造有效金融需求,進而各種跨時空交易需求;三要善于跟蹤各種問題導向,并謀劃各種疑難融資問題解決方案;四要善于憑借銀行信用及銀行組織動員配置資源實施方案,使解決方案成為現實;五要基于市場細分找準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做特做優;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恰到好處把握并提升支持客戶發展與管控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七要在關鍵時刻有擔當,能救則救處于危難之中的企業;八要慧眼識珠并傾心傾力,把有潛力、可持續發展的忠誠客戶搞得多多的。

行業趨勢:房地產黃金時代終結 新興產業炙手可熱

銀行家普遍認為過剩產業不良率嚴峻,并呈現出向上下游和商貿領域蔓延的趨勢。冶金業、房地產業、紡織業、船舶制造業、商貿業是銀行家預期不良上升最大的前五大行業。其中,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是銀行家的共識,對于一線城市,過半的銀行家認為將量價齊升;而對于二三線城市,有八成左右的銀行家持悲觀態度,認為未來一年將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

城市基礎設施、醫藥、信息技術服務、公路鐵路運輸、農林牧漁是2015銀行貸款重點支持前五大行業。銀行信貸支持和流向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制造業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將持續。

從地域方面來說,東北地區不良率凸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以外向型經濟為主,最早受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下行影響,不良早在2013年就率先爆發。而當前不良風險已通過產業鏈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蔓延,特別是本身也是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不良風險正加速暴露。

未來,最受銀行家們重視的四類業務(公司金融、個人金融、同業業務、中間業務)也是市場公認的“香餑餑”行業。公司金融中,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連續四年居發展重點之首,供應鏈金融業務和資產證券化業務分列二三位。個人金融中,個人消費貸款業務連續兩年成為發展重點,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分列二三位。這兩項業務也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重點布局的業務。同業業務中,傳統的同業存拆放業務仍是主要發展方向,其次是票據貼現和轉貼現業務。中間業務中,投資銀行業務收入預計將超過理財業務收入,成為中間業務收入的最重要來源。此外,銀行家普遍認為應當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