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學生運動量不足

APD NEWS

text

圖為香港的中小學生在進行跳繩練習。亞太日報記者王璽攝。

1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發佈了“香港中小學生的運動量及生活質量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香港中小學生運動量遠低於世衛組織訂立的國際標準。

本次研究共有20多間中小學校,1,900多名年齡介於9-16歲的中小學生參加。通過提供跳繩器材、培訓學生領袖及增設跳繩課程,分析於學校內推廣跳繩的成效。研究首度引用了歐洲的“兒童及青少年健康問卷,調查參加者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結果發現,小學生每天在學校的運動時間為39.9分鐘(男學生)及29.9分鐘(女學生),遠遠低於國際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1小時標準;升讀初中後,男女學生的運動時間更分別下跌至26.2和16.8分鐘,跌幅為34%和43%。

報告指出,如果學校能夠提供場地及輕便器材,並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多做運動,則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運動量。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主任夏秀禎說:“學生升讀初中後,由於學習壓力增加,過度使用網絡等因素,學生的運動量一般都會減少。而女生低運動量的現象更加嚴重。但是學校可以適度提供場地、器材及時間,并在教師的安排下讓學生安全地進行更多的體能活動,提高活動參與度。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夏秀禎教授。亞太日報記者王璽攝。

夏秀禎亦建議將運動趣味化和普及化。她強調恒常參與運動比單純追求獎牌更為重要。培育學生參與富有創意、目標及敢於自我挑戰的體力活動,更可以增加他們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