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後首個清明 逾30萬人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新华社

text

【亞太日報訊】5日清明,南京,連綿的陰雨阻擋不了人們悼念死難者的腳步。

手捧菊花、重溫歷史、沉痛悼念……在這個中華民族緬懷逝者的傳統節日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者達到11.2萬人次。

“11.2萬人次,歷年新高啊。5日晚,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

這是去年中國舉行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的首個清明節;今年也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

去年2月底,中國通過立法將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當年12月13日,首個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講話。

朱成山表示,國家公祭讓越來越多國內外公眾關注南京大屠殺歷史。公祭儀式第二天,紀念館參觀人數便突破10萬人次,創下新高。儘管去年因籌備公祭儀式閉館一個月,但全年參觀人數仍然超過了800萬人次,同比增長30%,成為全球年接待參觀人次第二多的博物館,僅次於故宮。今年一季度,參觀人數達147.9萬人次,同比增長近一倍。

4月1日,3.3萬人次;2日,3.2萬人次;3日,3.6萬人次;4日,5萬人次;5日,11.2萬人次;6日截至11時,3.3萬人次……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4月前六天,前來悼念的公眾將超過30萬人次。

3月31日至4月5日,記者連續六天在紀念館採訪。儘管上午8點半才正式開館,但每天不到7點,紀念館1號門前便排起長長的等待隊伍;館內的講解服務如不提前預約,現場根本無法臨時找到一名講解員;由於前來祭拜的人數太多,哭墻前的鮮花必須每隔兩小時就清空一回。

前來參觀的遊客,或在史料陳列館感受這場人類的浩劫,或在公祭鼎與和平大鐘前留影紀念,或在萬人坑遺址和祭壇為死者默哀。

揚州樹人中學的師生參觀結束後,在祭奠廣場舉行集體宣誓。該校一位班主任老師介紹,清明期間集體參觀,就是為了讓大家實地接受歷史教育,更深體會“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朱成山表示,參觀人數的跳躍式增長,進一步表明公祭日的設立深得民心,高規格的公祭儀式產生了極強的正能量,促民眾回溯歷史、不忘屈辱。

南京中旅導遊吳丹丹告訴記者,公祭日大大提高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普及程度,遊客們還會不斷提問,以更多地了解那段歷史。

中國國家公祭的舉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首個公祭以來,美國、日本、韓國、捷克、新加坡等52個國家和地區的4210人次國外公眾前來參觀。其中,日本團隊有9個。

17歲的日本高中生橫山貴大說,“中國的國家公祭日讓很多日本年輕人第一次聽說了南京大屠殺。我到這看到了實物和史實,心裏深深的刺痛。

4月3日,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參觀了紀念館。他在留言簿上留言道:“永志不忘。避免此類大屠殺在未來再度發生。向受害者致意!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無論對英烈還是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朱成山說,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重溫殘酷的歷史,才會愈加珍惜和平。將反對戰爭的理念延續下去,才是對逝去同胞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