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國際政壇為何流行特朗普式雷語

亞太日報

text

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

文|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 儲殷

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10日宣佈任命前對手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為“過渡團隊總管”,負責與白宮聯絡、交接等事宜,儼然一副即將入主白宮的架勢了。

坦率而言,近兩年的世界政治也許正在成為西方民主制度發展的轉折點。越來越多的特朗普式政治人物正在湧現。雖然美國的希拉里還在代表建制派的政治精英進行着最後的抵抗,但在同樣奉行美式民主的菲律賓,在言行上毫不遜色於特朗普的杜特爾特已經登上總統寶座。

雖然很多人把特朗普式政治人物的風行稱為“民粹”興盛,但實事求是來講,這種政治正確的判斷,卻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相當多數選民行使民主權利的貶斥,似乎所謂的民主結果必須符合社會精英的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如若不然它就不配稱之為民主,而只是低人一檔的“民粹”。

2016年4月27日,菲律賓總統候選人杜特爾特在一場競選活動中手持國旗。 圖/路透社

問題的關鍵在於,民主是否能夠與民粹進行切割?民主是否有權利與民粹進行切割?擺脫民粹的民主到底是大眾的真民主,還是少數精英階層與中產階級小眾的行為藝術?

西方代議制民主自誕生伊始,就面臨着兩難抉擇,一方面,政治的合法性離不開大眾的參與;而另一方面,政治的正確又需要巧妙地將大眾的參與限制到盡可能小的程度。所謂“代議”其實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它試圖既獲得大眾的忠誠,又保證政治的品質。

在政治實踐過程中,這種平衡的實現是非常困難的。儘管早期的西方民主制度,都曾經堂而皇之地以財產、性別、宗教、種族等標準,對大眾的參與進行限制,但這樣的限制往往最終被大眾的政治運動所沖毀。因此,在現代的資本主義代議制中,對大眾的限制都是小心翼翼地通過政治過程中不為人所注意的種種技術性規定來完成,比如選區劃分、經費籌集、提名制度等等。它的核心秘密,在於利用資源、信息的不對稱,將大眾有效地屏蔽在最核心的政治過程之外。

歐洲議會議員就一項議案進行舉手表決。 資料圖片

問題在於,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已經無情地摧毀了這些曾經長期行之有效的壁壘。社交媒體讓特朗普粉碎了傳統知識份子、政治專家的話語權,小額捐款鋪就了奧巴馬這樣草根人物的從政路,大眾正在以空前的強力姿態影響着政治。事實上,這不是民粹,而是更加真實的民主。如果一位公然挑戰政治正確的政客能夠獲得選舉的勝利,只能說“政治正確”也許沒那麼正確,或者只是少數人的正確。

不要以為,特朗普、杜特爾特的支持者都是些不動大腦的、充滿憤怒與偏見的群氓,事實上,憤怒也許恰恰來自於他們對於既有體制的理性認識,與對於社會變革的真誠期待。特朗普的時代就這樣來臨了,它是一個大眾話語壓倒精英話語的時代,它是一個真實的憤怒比虛偽的正確更加有力的時代。

在特朗普的一場競選集會上,支持們手舉標語。 圖/美聯社

當代議制的條條框框,被新時代的大眾衝破的時候,舊有的政治精英就必須驚恐地面對憤怒的公牛。不要以為這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也許,像個笑話一般的特朗普更能清楚地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既然老派人物只能給世界帶來緊張、混亂與失敗,那麼不妨帶着開放的心態去對待這些更加平民化的人物。他們的言行也許粗魯,但他們對於利益的嗅覺卻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作者儲殷,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海外利益保護、國際關系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