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觀察:美國“松綁”伊朗有多真?

亞太日報

text

1月16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左)和伊朗外長扎裏夫出席新聞發佈會。

撰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淩朔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16日宣布,根據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解除對伊朗相關經濟制裁。隨之而來的,是伊朗總統對“偉大勝利”的歡呼,是國際油市對“原油巨鱷”回歸市場的前景預判,是各方對伊朗發展的各種憧憬。

西方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看似是遵照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日程表而履行的一個步驟,但事實上,個中歷程並不平坦,動機也不純粹。從美國一方看,至少有三處玄機暗藏其間,有前招,有虛招,有後招,環環相扣。

玄機之一 高調“松綁”,低調“換人”

解除制裁前一刻,美伊雙方各自宣布放人。伊朗一方釋放了包括《華盛頓郵報》記者、海軍陸戰隊員、牧師等5名美國人,先前,他們分別被伊朗判處間諜罪、破壞伊朗政府罪等重罪;而美國則宣布釋放7名伊朗人,他們中一些人先前因違反制裁規定而獲刑,一些人則在候審。同時,美國還在國際刑警組織撤銷了對14名伊朗人的“紅色通緝”。

“換人”背後,是持續數月的秘密外交。事實上,在伊核問題六方會談期間,美國就放出前招,與伊朗密談“放人問題”,把“放人”與“松綁”掛鉤。去年4月,伊核框架協議達成,美國更是加速了與伊朗就“換人”方案的私下溝通。所以,今天“換人”情景的出現,多少緣於協議之外的“私定條款”。

玄機之二 “換人”不為“人”,為“票”

對美國政府而言,被伊朗羈押並重判的美國人重返美國土地,最大的意義不在於這些個體重獲自由,而在於,這些人回歸是對奧巴馬這些年外交政策的一種證明。幾個月前,在美古開啟兩國關系正常化時,美國也向古巴拋出一張名單,要求古巴釋放幾十名被古巴羈押的美國人。放人,成了美式談判的先決話題。

對於只剩一年任期的奧巴馬而言,他未來能把控、影響、改變的內政要務所剩無幾,但“外交遺產”卻可以成為民主黨在總統競選平臺上對唱共和黨的核心話題。雖然有人評價,在不解除關鍵制裁情況下對古巴、伊朗的外交示好只不過是美國的“虛招”,但客觀上,確實是奧巴馬把美古關系、美伊關系推到了正常化的起跑線上。

因此,不要小視回國的這幾十名美國人,他們可在道義層面為民主黨爭得不少選票;也不要小視奧巴馬任內推動的美伊關系和美古關系,它能為民主黨在選舉中贏得相當一部分拉美裔和中東裔的支持。

玄機之三 高調“松綁”背後有後招

美國解除的對伊經濟制裁,事實上只涉及金融、貿易、保險、原油貿易等“次級制裁”,而涉及“支持恐怖主義”、“彈道導彈試射”、“人權”等問題制裁依舊保留。美國對伊朗在基於意識形態領域的一些偏見、敵對和管制不會在短時間內“松綁”,這使得伊朗在經濟領域獲得喘息的同時,在很多方面依舊受到美國的掣肘。簡言之,獲得松綁的伊朗從此可以開賣特產開心果了,但如果在開心果生產的任何一個環節被美國抓到有“違反人權”的把柄,開心果交易還是會被封禁。

事實上,美國對伊朗的這種“寬容”到底能持續多久,尚不得而知。就在幾天前,美國還在猶豫要不要對伊朗近期試射彈道導彈一事追加制裁。而共和黨則放話說,如果共和黨贏得大選,會在執政第一天徹底逆轉奧巴馬對伊朗的“縱容政策”。即便是民主黨熱門候選人希拉裏,也在奧巴馬解除對伊朗制裁後大唱反調,稱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違反聯合會安理會相關條款,應該面臨新制裁。

給伊朗“松綁”,究竟能否有政策延續,取決於奧巴馬說“不再孤立伊朗”那句話時是否有雜念,取決於美國政客的內心對伊朗是否開始萌生信任。如果僅僅是為了外交遺產和黨派選票,解除制裁的真實效果恐怕要打不少折扣。(完)

亞太日報推出獨家策劃專欄“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導,他們將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