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海药(000566.SZ)披露,计划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债券,用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研发用于抗击肺炎疫情的药品亦成为当务之急。财联社记者,近期不少上市公司扎堆发行“疫情防控债”,除用于抗击肺炎疫情外,也不排除出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考虑。相关分析则指出,疫情当下,融资环境相对宽松,但扎堆发债是否会加剧中短期的财务压力,亦需要发债主体作出理性评估。
扎堆发行“疫情防控债”
海南海药日前审议通过的《公司符合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条件的议案》以及《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疫情防控债)的具体方案的议案》显示,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20亿元)的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5年(含5年),债券投资者合计不超过200人。
募集资金用途显示,海南海药拟将本次疫情防控公司债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关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头孢克洛颗粒、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等)的生产,研发,原材料采购,销售,加快运输及其他相关日常运营,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其他业务等。
安信证券统计,2月3日至2月11日间,共有14只包含“疫情防控债”标识的债券完成发行,发行规模合计74亿元;正在发行或计划发行的“疫情防控债”标识的债券有11只,计划募集资金79.3亿元。
与此同时,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关于“抗疫债”的基金产品目前是有在筹备和规划中,但具体情况仍需等相关信披通知进一步公布。
据了解,目前不止一家上市公司在评估疫情防控债的相关议案,除海南海药外,已公布预案或发行的上市公司包括兴业证券(601377.SH)、东阳光(600673.SH)、九州通(600998.SH)、蓝帆医药(002382.SZ)、凯伦股份(300715.SZ)等多家上市公司。
需警惕“浑水摸鱼”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出台30条措施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为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企业、投资者提供资本市场专业和产品支持。此前,银行间及交易所均为信用类债券开设“绿色通道”,这意味着申请相关债券将会更快更简化地获批。
这意味着,至少在当前形势下,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融资行为将获得相对宽松的环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疫情,很多公司营业收入出现比较大的下降,而员工工资和租金等费用还要正常支出,所以很多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通过发行疫情防控债,来解决这个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但由于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加剧,企业发债的最终用途将不可避免地与偿还债务、缓解财务压力发生关系。正如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所言,部分“疫情防控债”在资金用途上既包含用于疫情防控相关产品和业务的开发,亦包含补充运营资金、改善流动性。相比之下,产品尤其是药品的开发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而缓解财务压力却是燃眉之际。如此一来,是否会出现以发“疫情防控债”为名行“借新还旧”之实的“浑水摸鱼”的行为?
对此,也有分析认为,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灵活把控,但最重要的是需要发债主体对自身财务状况,尤其是对公司中短期的流动性压力,进行理性评估。
例如海南海药,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海南海药短期借款金额由2015年的3.4亿元大幅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的22.17亿元,与此同时,净利润现金含量亦逐渐恶化。对于本就面临流动性紧张的海南海药来说,此次发债究竟将缓解流动性危机还是加剧财务压力,恐怕还需进一步评估。